基于噻吩衍生物的非富勒烯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Bird17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传统能源对于环境造成的危害日益突出,而人们对于能源的需求又在不断扩增,于是人们不得不寻找一种清洁、可再生的能源。然而在诸多的新能源中,太阳能占据着无法代替的位置,而太阳能电池是利用太阳能最有效的途径和手段。有机太阳能电池(OSC)因其低成本、质量轻、工艺简单、可以大面积制备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类在有机电池受体材料中一直都占据着主导地位,但是由于提纯困难、价格不菲、在紫外可见光区域吸收不强以及能级相对固定等缺点,导致富勒烯及其衍生物类受体材料所制备的光伏器件难以取得进一步发展。为了拓宽光敏材料的光谱吸收范围,调控HOMO与LUMO能级以及提高光敏材料的空穴迁移率与电子迁移率,我们设计并合成出了一系列含有苯并二噻吩(BDT)与引达省并二噻吩并噻吩(IDTT)单元的A-D-A型非富勒烯类小分子电子受体材料,并利用核磁共振(NMR)、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元素分析(EA)等一系列分析手段对合成的目标化合物进行表征及确认,并利用热重分析仪(TGA)、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紫外可见吸收(UV-vis)、循环伏安(CV)等分析与讨论了目标化合物的热学性能、光学性能、电学性能以及基于这些目标化合物的光伏性能。本论文中实验的第一部分选用平面性较好,易形成π-π叠加的BDT作为受体材料的给体单元。在本文第二章中,我们通过在BDT单元的两侧引入吸电子能力各不相同的结构单元,合成出两种A-D-A型的非富勒烯类小分子受体材料BDT-BBT2和BDT-BTF2。这两种材料在失重5%时的分解温度Td依次为272 ℃和215 ℃,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分别为251 ℃和180 ℃,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热稳定性能与形态稳定性。并且在300~600 nm处都有较强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可与性能优良的给体材料PCE-10对于不同波长太阳光谱的吸收形成很好的互补作用。预计以该系列材料制备的光伏器件可具有优异的性能。实验的第二部分选用IDTT作为受体材料的给体单元,经过优化合成路线,通过stille偶联反应共合成出五种A-D-A型非富勒烯类小分子受体材料。之所以会选择IDTT材料作为分子单元,是因为其具有优异的刚性平面结构以及较大的共轭程度,这有利于分子中π电子的离域,进而实现载流子传输能力的提升。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分别是 IDTT-DBF2、IDTT-BCT2、IDTT-BTC2、IDTT-BDF2和 IDTT-CDT2,这五种目标化合物侧链基团的吸电子能力均不相同,且共轭程度各异,在UV-vis实验中我们发现它们在300~800 nm处都有较强的紫外可见光吸收。不仅如此,所合成材料也表现出了良好的热学稳定性,它们在失重5%时的分解温度Td依次为394 ℃、205 ℃、424 ℃、360 ℃ 和 432 ℃。其中,对 IDTT-BTC2和 IDTT-CDT2两种材料分别做了器件性能的表征实验,通过对比一系列器件数据得知,当IDTT-BTC2作为受体材料时器件效率较好,此时光电转换效率(PCE)为0.5%,开路电压(Voc)为0.93 V,短路电流密度(Jsc)为1.11mA/cm2,填充因子(FF)为0.48,经过实验优化后发现,后退火处理的器件性能比较好,此时PCE为0.90%,Voc为1.02 V,Jsc为2.39mA/cm2,FF为0.37,与未经退火处理的器件性能相比较发现器件效率PCE提升了 80%,短路电流密度Jsc提高了 115%,开路电压Voc变化不明显。本论文所合成的这七种目标化合物均是从分子工程学的角度出发,制备出性能比较优异的非富勒烯类小分子电子受体材料,并对器件的Voc、FF、Jsc和PCE等特性进行探究。通过溶剂以及添加剂的选择、调节给体材料与受体材料的添加比例、活性层厚度变化及改变退火条件等措施达到不断优化器件性能的目的,从而促进非富勒烯类有机小分子太阳能电池材料的丰富和发展。
其他文献
空间隔离原子层沉积(SALD)是一种纳米级的薄膜制备技术,由于其沉积过程具有自限制性,因此可以制备出膜厚精确可控、成分均匀一致、高台阶覆盖率的薄膜。SALD技术突破了时间隔
降雨是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中最为重要且变化无常极其复杂的指标,降雨指标对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精度至关重要。研究泥石流与降雨的关系,以此为基础进行泥石流危险性评价,
在结构主义向后结构主义转向之时,法国符号学家克里斯特娃最早提出“互文性”概念。克里斯特娃的互文性理论包含两部分:文本理论和主体理论。克里斯特娃采撷20世纪众多理论中的异质性精神,创新地融汇到互文性理论中,如巴赫金的“对话”理论、弗洛伊德的驱力理论和拉康的“心理三界说”、西马的艺术生产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中国哲学家张东荪的“相关律”思想等等。互文性理论本身就是一个异质杂糅体。“异质性”是后现代的时
目的对绵马贯众中3种间苯三酚类成分进行研究,并考察它们对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3种真菌的抑菌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等色谱
癌胚抗原(CEA)是医学上应用最广泛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在临床分析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因此癌胚抗原的检测对肿瘤的诊断和术后监测都具有重要意义。尽管目前临床上有多种方法可以实现癌胚抗原的高灵敏检测,但是这些方法普遍存在操作复杂耗时、技术要求高以及成本昂贵的问题。因此,开发出一种简单快速、低成本、高检测灵敏度和准确性的分析方法一直都是生物分析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纳米技术的发展为攻克生物分析领域面临的诸
余华的长篇小说《第七天》运用魔幻现实主义创作手法,构造了冷酷与温暖、荒诞与真实、混沌与清明相互对立的生死两界,与此同时又塑造了一群麻木行走于其间的亡灵。作者试图通
炭材料具有低成本、孔分布可调、导电性好、形态结构丰富、化学性质稳定优异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微孔提供的比表面积大,但比表面积利用率低,倍率性能差
重叠词是同形重复或叠合产生的词,是汉语和彝语共有的语言现象。汉语重叠现象深受汉语学者的关注,研究成果丰硕。但是汉语重叠词和彝语重叠词的研究都不是很成熟,没有系统性。本文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主要对汉语和彝语重叠词的构词方式、语音、语义即语法意义进行比较研究。重叠词分广义重叠词和狭义重叠词,在本文里讨论的是广义的重叠词,包括音节重叠词(叠音词)、语素重叠词、词汇重叠词。汉语里的ABAB式是超词语,
就高砷炼铜烟灰资源综合利用,此前的研究工作提出了碱浸脱砷预处理工艺,该工艺能实现良好的碱浸脱砷效果,并能从碱浸渣中高效回收铜、铅、锌等有价金属。针对碱浸液中砷(III)
台风是具有强大破坏力的自然灾害,近年来,配电网规模快速发展,对配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受到了严峻的挑战。为提高配电网在台风环境下的自愈能力,本文提出在配电网使用智能软开关(soft normally open point,SNOP)以代替传统联络开关。SNOP是一种具有双向调节潮流能力的电力设备,可以发挥降低网络有功损耗和恢复供电的作用。然而,SNOP高昂的成本限制了其在配电网中的应用。配电网接入S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