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共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分布广阔,研究民族问题意义重大。以社会学的视角研究少数民族高等教育机会的获得,不仅有利于我们认识少数民族的教育公平程度,而且还可以秉承社会转型、社会变迁的研究传统,更好地推进民族社会学领域相关研究的理论发展。本文以实证主义方法论为指导,采取量化研究的方法,以西北一所高校为个案,不仅关注西北地区少数民族高等教育的现状,而且通过对民族生父母的文化程度、职业结构、家庭收入等信息的分析,尝试讨论西北地区民族社会的结构性特征。通过分析,本文发现:民族地区大学阶段以下的教育有了较大的改善;地区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影响维度,不同区域的相同民族在高等教育的质量和层次上存在差异;少数民族女性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在城乡之间有所区别,来自城市地区的少数民族女性具有更大的优势;家庭背景因素可能影响民族生就读专业的选择。同时,我们概括出西北民族社会具有如下结构性特征:少数民族分地域规模化聚居,主要分布在农村地区;农村聚居区家庭孩子数量明显偏多;民族地区居民职业结构较为单一、层次偏低;居民文化程度总体不高;城乡收入差距依然十分显著,聚居地区居民收入差距的幅度可能大于非聚居地区。虽然本文的研究数据来源于一个局部,但关心的问题却是广阔的,那就是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视角研究民族问题?因为从本文的分析来看,民族社会内部的分化是与中国社会的总体性分化相一致的,即城乡之间、阶层之间在教育不平等、收入方面的差异要远大于民族之间的差异。这提醒我们,在讨论民族问题时,既要着眼于民族之间的差异,更应该充分重视各民族普遍面对的共性问题。否则就会陷于细枝末节,一味“猎奇”的困境。本文认为,要想更好地认识民族社会,进行扎扎实实的研究是不可回避的。只有深入实际,才能提出富有解释力的理论,学术研究的价值也才能充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