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肝移植已成为常规救治各种终末期肝病的有效手段。在临床肝移植中,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难以避免,是引起术后肝功能不良的重要因素。同时肝移植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剧烈波动和内环境紊乱也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如何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术中血液动力学变化是目前临床肝移植的研究热点。2003年Kniepeiss等首次报道,在背驮式肝移植术中采用经下腔静脉逆行灌注法可改善早期移植肝功能,减少再灌注术后综合征的发生率。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有关逆行灌注法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的报道较少。本研究拟通过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下腔静脉逆灌注法与常规门静脉正向灌注法的同期、随机对照研究,探讨其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第一部分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灌注法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目的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灌注法对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35例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7例,采用经下腔精脉逆灌注法,在吻合门静脉前先开放下腔静脉,然后再吻合门静脉、肝动脉;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经门静脉正向灌注法,先开放门静脉,再开放下腔静脉,然后吻合肝动脉。分别测定两组的以下指标:复温缺血时间(RWIT);移植术后1小时及术后1、2、3、5、7天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总胆红素(TB),凝血酶原时间(PT);无肝期结束后2小时下腔静脉血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1(IL-1)的浓度;无肝期结束后3小时取肝组织活检行光镜、电镜检查,光镜下计算肝细胞水变性及坏死细胞百分比。结果试验组的RWIT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小时,术后1、2天试验组TB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5、7天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2天试验组AL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小时、术后3、5、7天两组无差异(P>0.05);术后1小时,术后1、3天试验组GG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5、7天两组无差异(P>0.05);两组PT术后无差异(P>0.05);无肝期结束后2小时,试验组下腔静脉血中TNF-α,IL-1的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试验组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较对照组轻;无肝期结束后3小时肝细胞水变性及坏死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灌注法可减轻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肝早期肝功能。第二部分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灌注法对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影响目的探讨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灌注法对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5例经典原位肝移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17例,采用经下腔静脉逆灌注法,在吻合门静脉前先开放下腔静脉,然后再吻合门静脉、肝静脉;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经门静脉正向灌注法,先开放门静脉,再开放下腔静脉,然后吻合肝动脉。记录两组无肝前期,无肝期即刻、无肝期结束,新肝期即刻、5min、15min、30min,术毕及对照组无肝期10min、20min、试验组下腔静脉开放前、开放后的SBP、DBP、CVP、HR;两组下腔静脉阻断时间;无肝期尿量。结果两组患者无肝前期血液动力学基本稳定,无肝期即刻SBP、DBP、CVP均有下降,HR升高;试验组随着下腔静脉开放(逆灌注开始),血液动力学有所改善,SBP、DBP、CVP有所升高,HR下降(p<0.05);新肝期即刻与无肝期结束前对比,两组SBP、DBP、CVP均有下降,CVP升高,HR下降(p<0.05),试验组的变化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试验组下腔静脉阻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而无肝期尿量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经典原位肝移植术中逆灌注法可减少术中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减轻再灌注术后综合征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