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就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做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策略构想,党的十八大将这一构想具体化为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和城乡融合思想,可见,中国共产党对城乡统筹发展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实现城乡发展能够达到统筹的工作思路不断具体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已经将城乡关系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实际存在的问题,摆在了所有理论研究者的面前。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能够为我们科学地认识与处理中国的城乡关系,促进城市与乡村间和谐发展提供方向。城乡关系是一个在人类社会中处于基础地位的范畴,同时又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外城乡发展研究学者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高度关注城乡关系这个课题。本文研究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领会其理论内涵,探索其主要内容,把握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目的是为推进城乡关系和谐发展做出有益的探索。本文对于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分析与研究,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背景和意义,并针对其研究现状进行了简单述评,同时叙述了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确立,这一部分认为工业革命的兴起和城市化的形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空想社会主义者和经济学家对城乡关系的探索,以及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史观为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奠定了理论基础。这一章节还详细论述了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城乡分离的原因及影响、工农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消灭城乡对立,达到城乡融合目标的方式。第三部分:列宁、斯大林的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及其实践,这一部分主要介绍列宁、斯大林继承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结合俄国实际国情,仔细思考了城乡关系并对其作出了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理论上分析了俄国城乡差别的影响和城乡对立的根源,并结合俄国社会的现实情况,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探究了俄国消除城乡对立的方法。第四部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主要介绍中国几代中央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在中国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状况出发,都对城乡关系作出了切合中国当时国情所需的阐述,他们都致力于协调城乡关系,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第五部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对于当代中国的价值,主要论述了在当前社会环境下,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对于中国认识和解决城乡关系,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目标以及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理论价值,对于推动中国农业现代化,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实践价值。论文的最后是结论,这部分主要总结了本文整体上的脉络,从马克思恩格斯城乡关系理论开始,到列宁、斯大林在俄国对其运用与发展,再到中国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城乡关系理论的不断完善,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具有时代性和发展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能够与时俱进,彰显了其对协调城乡关系,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