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近些年来不断出现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让疾控机构承当着艰巨的防病义务,疾控人员的作用更加突显,人才是发展疾控事业的核心。合理的公共卫生人员直接关系到疾控体系是否正常运转,进而为推动疾控事业发展提供参考理论依据,提高全民的健康水平。方法:本文在对国内外疾控机构人力资源现状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和综合实践,以普查的方式收集丹东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力资源的基本信息,对丹东市疾病预防体系人员的一般特征进行描述性的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对组间差异行进对比;用洛伦茨曲线(Lorenzeurve)和基尼系数(Ginicoeffieient)对卫生人力配置的公平性进行测量。为使丹东市疾病预防工作水平得到提高,适当的为丹东市疾控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科学依据。结果:丹东市(州)、县(市、区)共8所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共443人,人员平均年龄为41.3岁,工龄偏大。大专、中专及以下学历占64.1%,本科及以上学历占35.9%,总体学历偏低。高级职称占7.91%,中级职称占37.92%,初级职称占34.31%,高级职称比例偏低。公共卫生专业人员占33.63%,检验人员占17.16%,其他医学类专业占15.58%,非医学类专业占25.28%,卫生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低于国家标准。市、县二级人员一般特征情况进行比较,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在民族、文化程度、职称结构方面,表明丹东市级和县级疾控机构人员分布不够均衡,存在显著差异。每个县(市、区)疾控机构人力资源人口分布的公平性较好,但是存在人力资源的数量不足的情况。平均一周工作时间在40小时以上的占15.1%,经常加班的人员占12.2%,工作负荷大的人占到74.7%。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反应最多的是薪酬待遇低占63.4%,对自身工作的满意度,满意和很满意占61.4%。培训的需求率和意愿率都较高,参加过4次以上培训的人达到36.1%,进行进一步的培训需求的调查时,有意愿的人达到92.8%,希望培训的内容最多依次为的为流行病学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疫情网络直报。建议:1.加大对疾病防控工作的投入政府要优化卫生投入的方向和结构,加大对公共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投入,不断增长公共卫生支出的比例,建立基本公共卫生的社会安全网络。2.加强人才的建设卫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卫生人力结构,吸引高素质人才,建设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激励机制的引入,提高整体素质的公共卫生队,应对现代公共卫生工作面临的挑战。3.优化整合医院与疾控中心公共卫生力量公共卫生服务由专业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和医疗服务体系中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两部分组成,预防工作游离于医院以外是预防工作的一大纰漏,只有临床医学和公共卫生有机结合,建立起两者的相互理解与沟通,形成有效的协调与合作机制,才能提高我国公共卫生的整体水平。4.加强医学教育,培养合格的公共卫生人才队伍新的公共卫生学科专业体系以往是以预防医学为主,逐步应建立卫生管理+预防医学+基础医学+临床医学的课程体系,加强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专门知识和技术,培养既懂医学防治又通晓管理控制的适用性、综合性公共卫生人才,通过开展面向基层需要的定向医学教育与培训,与教育部门密切配合,为基层定向培养卫生人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基层卫生人才缺乏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