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敏感单元在外生殖器感觉重建的初步研究及阴囊中隔瓣一期修补巨大尿瘘的术式改良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ingren_89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性敏感单元应用于外生殖器感觉重建初步研究一、男、女性会阴部不同区域神经纤维分布的实验研究目的:观察男、女性会阴部各区域,男性包皮、女性阴蒂包皮、处女膜、小阴唇、阴道黏膜五种组织的神经分布,并做定量测量,为临床“性敏感单元”的定位提供参考及依据。方法:将组织块标记好,经石蜡包埋,切片厚4 μm,采用S100染色法对神经纤维进行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神经纤维着色情况,每个活检标本随机选择3张切片参加测量,每张切片在20X 10倍光学显微镜下随机选取3个视野进行观察,每种组织共90个视野进行统计。使用Image-Pro Plus6.0图像分析软件神经纤维进行鉴别和定量,分别测量镜下神经组织的平均光密度(density mean)和积分光密度(integrated optical density,I0D),分别代表神经组织在每张切片中阳性表达的平均量和总量。结果:①男性包皮、阴蒂包皮、小阴唇、处女膜及阴道黏膜组织中存在广泛神经组织分布;②男性包皮与阴蒂包皮、小阴唇组织的神经分布,无显著差异性;③处女膜与阴道黏膜组织的神经分布,二者无显著差异性;④男性包皮、阴蒂包皮、小阴唇组织的神经分布较处女膜及阴道黏膜组织多。结论:男性包皮、阴蒂包皮以及小阴唇组织富含神经末梢,敏感度高,可作为“性敏感单元”的组织材料进行带蒂转移,有望改善再造器官的性感觉。二、性敏感单元应用于外生殖器感觉重建的临床研究目的:探讨既往认为“无用或多余”的“性敏感单元”SSU在外生殖器整形、重建术中的应用。方法:对先天性小阴茎需行阴茎再造患者(8例)和因阴道松弛导致性功能障碍患者(12例),分别应用发育不良阴茎、包皮及小阴唇瓣的高敏感的性刺激感受器行带蒂转移至再造阴茎周围及阴道侧壁等乏感觉区,人为植入一性敏感点,以激发性感觉。结果:术后20例患者均获随访6~38个月,所有转移的“性敏感单元”组织瓣均成活,术后性功能明显提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性敏感单元”转移至乏感觉区,使患者在获得理想外生殖器外观的同时获得性感觉。此方法简单、安全、可靠,是改善其性功能的一种良好的选择。第二部分:应用阴囊中隔翻转-折叠-推进瓣一期修补阴茎阴囊交界处的巨大尿瘘的术式改良目的:探讨应用阴囊中隔翻转-折叠-推进瓣一期再造尿道、防水层及被覆,有效的修补阴茎阴囊交界处的巨大尿瘘。方法:2011年1月-2012年7月,收治尿道下裂术后出现阴茎阴囊交界处的巨大尿瘘的患者30例。尿瘘大小为1.0~2.Ocm。术中切取阴囊中隔,并将此瓣分为三个区域,其中A瓣翻转形成尿道;B瓣去表皮形成筋膜瓣折叠覆盖于A瓣切口上,形成防水层;C瓣推进覆盖创面。结果:术后3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6~12个月,所有患者均无尿道狭窄及尿瘘发生,再造尿道排尿通畅,阴茎伸直良好。术后皮瓣29例成活,均为一期愈合。1例C瓣因静脉回流较差,术后出现肿胀,皮瓣发黑,最终干性坏死,创面痂下愈合,严密观察至术后15日,排尿通畅,未见尿瘘形成;3月后返院复查,C瓣区域瘢痕形成,自觉排尿可,无尿道狭窄。2例患者自觉阴茎阴囊外形欠佳。结论:应用阴囊中隔翻转-折叠-推进瓣一期修补阴茎阴囊交界处的巨大尿瘘,应用一个筋膜皮瓣一期同时再造尿道、防水层及被覆,简单可靠,供区破坏小,且效果满意。
其他文献
多元统计分析在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针对当前多元统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基于模块化教学视角设计了从课程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方法和教学反馈机制等方面的教学
我国钢产量约占世界总量的25%,煤产量约占31%,水泥产量更是惊人,相当于美国的8倍,占世界总产量的40%以上,而我国高附加值产品出口额仅占世界总量的6%.
目的: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伴低眼压原因分析并提出处理方法。方法:分析12例患者抗青光眼术后浅前房伴低眼压原因,并提出处理方法及疗效。结果:12例患者经过处理后浅前房得到缓解,
目的:了解不同程度颅压增高时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频谱与参数的变化规律,探讨TCD评估颅内压及其转归的价值。方法:对31例颅内高压患者于甘露醇降颅压治疗前后分别进行TCD检测
为更好的协助我国竞技体育事业运动人才的培养,通过目标管理理论的视角,对当前我国运动员心理坚韧性的培养问题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认为运动员心理坚韧性培养问题主要在于:运
目的:对比分析包皮环套术和包皮环切术两种术式用于治疗成人包皮过长或包茎。方法:观察两者之间术中情况(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以及术后情况(术后疼痛评分VAS,并发症)的疗效对比。
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质量是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问题.文章从完善"本研一体",特别是强化"科教融合"入手,论述研究型大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举措与途径.宏观而言,"科教融
目的:探讨破坏一侧前庭器官急性期清醒大鼠MVN区c-Fos蛋白表达的变化。方法:实验选用雄性Wistar系清洁级大鼠,分别在对照组和用对氨基苯砷酸盐破坏外周单侧前庭器官后6、12、24
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是人才强国战略实施、大学创新发展和研究生专业复合性发展的客观要求,其意义在于: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发展交叉学科和拓展具有复合性特点的特色专业,增强研究生的适应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保障和提升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既需要"供需协调"机制、社会参与机制和"质量的持续改进"机制,也需要研究生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管理机制和约束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