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老子》研究文献卷帙浩繁,相较于其他重要范畴,“朴”字的研究尚不充分,且多是其美学意义的阐释而疏之于哲学内涵的辨析,内涵的隐晦必定导致外延的混乱。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版本文字、注本、内涵三个方面对《老子》中“朴”展开系统梳理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朴”的泯灭和践履路径,最后阐发了“朴”的人文内涵。第一章结合《老子》六个重要版本和刘笑敢“版本歧变”和“文本趋同”理论对《老子》“朴”进行版本学分析,发现“朴”字自从简本就有,出现次数也在大幅增加,从客观上证明了《老子》中“朴”义重要性。接着对《老子》“朴”进行文字学辨析,证明了“朴”字的原始训诂应与“罪义”相关,但是老子并没有沿用这一原始训诂,而是赋予“朴”字新的内涵:名词性“朴”训为:本质、本性;未经加工成器的木材,根,道;形容词性“朴”训为:质朴的、朴实的、敦厚的。第二章梳理研究《老子》注本中“朴”注并将其分成三类:哲学-宇宙类、政治-伦理道德类和人之性命-人性类。“朴”的哲学即宇宙论内涵,是宇宙无名无形,浑然一体之状态;“朴”的政治即道德伦理论内涵,是社会中伦理道德之质朴、纯朴之状态;“朴”的人之性命义即人性论内涵,是人性之混全、完整之状态。最后将“朴”之注疏放在老学史上、学术史、思想史上来考察其渊源流变和历史贡献。第三章第一部分论述了老子用“散”字表示“朴”的泯灭暗含了他对当时社会的谴责和警示;老子用发现异化、进行反思、复归于朴三个互相衔接的阶段来完成“复归于朴”的过程,老子劝诫人民:“复归”是践履“朴”的唯一路径。第二部分将《老子》重置于春秋战国历史背景中,用新概念“人文之朴”深刻阐发了《老子》“朴”所蕴藏的伟大人文意义。“人文之朴”概念的第一层次内涵:老子的个体人文价值;“人文之朴”概念第二层次内涵:老子的政治人文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