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中3-氯-1,2-丙二醇对小鼠T淋巴细胞抑制作用及机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agle_198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为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类项目801120106201。3-氯-1,2-丙二醇(α-chlorohydrin,3-MCPD)是目前被国际上广为关注的食品污染物—氯丙醇类化合物中最常见的代表物质。在食品工业中,利用酸水解植物蛋白工艺生产氨基酸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氯丙醇类副产物,其中3-MCPD的含量最高。与传统的发酵酿造工业相比,酸水解工艺具有生产时间短,成本低等优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利用酸水解蛋白进一步加工得到配制酱油等调味品,因此在配制酱油和相关调味品中3-MCPD的污染较为常见。本研究以3-MCPD(+)为研究对象,以18-22g BALB/c小鼠为实验动物,在非细胞毒剂量范围内,探究3-MCPD(+)对小鼠是否具有体内外的免疫抑制作用,如果具有免疫抑制作用,探索其发生抑制作用的机制。主要取得如下研究结果:(1)通过MTT法筛选出3-MCPD(+)的非细胞毒剂量范围,并进一步确定3-MCPD(+)的实验剂量。在0~4mM范围内,吸光度值与空白值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该剂量范围是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的非细胞毒剂量范围。进一步通过刀豆蛋白A(ConA)的诱导确定1,2,4mM剂量的3-MCPD(+)对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2)系统研究了3-MCPD(+)对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产生免疫抑制作用的机制。进行具有代表性的免疫学实验如流式细胞术分析、ELISA试剂盒检测、RNA提取和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测定,结果确定1,2,4mM剂量的3-MCPD(+)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采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检测分析3-MCPD(+)对ConA激活的信号通路NF-κB、NFAT、AP-1的影响,发现3-MCPD(+)抑制了NF-κB、NFAT2、AP-1代表性蛋白的表达。得出结论:经ConA刺激后,NF-κB、NFAT2、AP-1蛋白的表达量增多,但是随着3-MCPD(+)剂量的不断升高,三种蛋白的表达量逐渐减少,呈剂量依赖关系。3-MCPD(+)对BALB/c小鼠脾淋巴细胞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B,NFAT及AP-1信号通路来实现的。(3)构建二硝基氟苯(DNFB)所致的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小鼠模型。进行外耳廓组织学分析。结果表明:3-MCPD(+)对BALB/c小鼠具有体内的免疫抑制作用。综上所述,食品中氯丙醇类化合物的代表物质3-MCPD对BALB/c小鼠体内外都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呈现出剂量依赖性,从而为食品中3-MCPD进一步的安全性评价提供毒理学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充气式保温毯在麻醉复苏室预防全麻患者恢复期低体温及寒颤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接受全麻手术的患者5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场突然而来的沙漠风暴使一位旅行者迷失了前进的方向,更可怕的是,旅行者装水和干粮的背包也被风暴卷走了。他翻遍身上所有的口袋,只找到了一个青青的苹果。
研究目的是借助响应面数学模型,来优选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以绿原酸标准品为基准,考察影响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率的四个因素,即为提取溶液的pH值、时间、乙醇
背景: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Syndrome,PMS)大多发生于45-55岁,围绝经期女性大多会出现各种不适的临床症状,最常见症状为月经紊乱,表现为月经周期、月经期、月经量的改变;另
21世纪是以知识的创新和应用为重要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创新素质已是信息化社会的需求。作为基础学科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着眼在树立学生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培养
近年来随着阿胶价格的不断上涨,毛驴的身价也在不断攀升,养殖毛驴的人也在不断增加,涌现出很多养驴合作社和规模化养驴场。大部分养殖场的经营方式以自繁为主,育肥为辅的模式
老年性痴呆,又称为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中老年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之一。AD具有特征性神经病理和神经化学改变。AD的诱导因素包括神经元凋亡、炎症级联反应、氧化应激等。至今
试验旨在研究以豆秸为粗料饲喂条件下,探讨饲粮精料水平对生长驴生产性能、屠宰性能及器官指数的影响。选择60头体质量、年龄及胎次相近的7~8月龄德州驴公驴,随机分为3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