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消费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与生活中,对物质产品和劳动力的消耗过程,是人们为满足物质和文化需要而进行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从物质生活需要的满足,舒适、方便的服务,还是到社会文化生活的提供等,人们都离不开消费,所以,消费行为是全民性的普遍现象。在消费群体中,年轻人尤其是大学生是其主力军,他们的消费指数必然会对社会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大学生消费是指高等院校学生在学习生活过程中,为了满足自身需要,对物质产品及精神产品的消耗。在消费问题上通常具有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合理或适度消费,一是超量或过度消费。大学生消费同样存在着这两方面的问题。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对其一生的品德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消费心理的不成熟和社会不良消费观念的影响,极易使大学生产生错误的消费观念和不良的消费行为。认真研究当代大学生的不良消费行为和习惯,分析其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有效的消费教育和引导策略,是现阶段大学生教育的重要课题。对于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树立科学的消费观,培养良好品质、实现高等学校全面素质教育的目标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以山东省济南、青岛、淄博、济宁四地市的五所高校在校大学生为考察对象,参照国内外相关文献,结合定量和定性分析,采用深度访谈和开放式调查问卷的形式,对当前我省大学生的消费状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调查与研究。针对有效问卷中的数据,采用SPSS13.0for window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对问卷数据的分析,得出我省大学生的消费状况呈以下特点,即其消费结构基本合理,但某些支出存在过度消费现象;消费水平趋于中等,但个体差异正在加大;消费观念相对理性,但存在一些不良消费心理;消费行为总体健康,但存在不合理消费习惯。我省大学生消费呈现上述特点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大学生自身因素等。针对现实中我省大学生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对大学生消费领域各个角度、各个阶段的理论研究成果,从家庭要加强对大学生子女的消费教育、学校要注重对大学生的理财教育与消费引导、社会要培育、宣传正确消费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消费环境、大学生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提高自身的理财意识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具体可行的教育和引导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