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考察了汉语的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偏义复词,文中所说的偏义复词指的是一种双音复合词,这类词由两个语素组成,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与该复合词的意义等同,另一个语素不表义,只起陪衬作用。偏义复词的形成及发展与人类的认知心理密切相关,它们的演变轨迹充分体现了认知因素对人类语言的塑造作用,本文拟通过对偏义复词共时状况和历时演变的调查研究,揭示其存在的认知理据和演变机制与动因。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既有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既有的偏义复词概念应该是指偏义现象,包括偏义短语和偏义复词。本文研究偏义现象的构成和理解机制,并探求偏义短语的词汇化和偏义复词的语法化的规律。既有研究成果的不足在于未能分清诸种偏义现象形成原因的主次关系及各类原因与不同类别的偏义复词之间的具体关系,此外对于一些现象也未能给予合理解释。第二章“偏义复词的构造和理解的功能和认知机制”。通过对偏义现象的统计说明,偏义复词数量少、成词难度大并且偏义用法少于非偏义用法。其原因是,该现象既不经济,也不像似,违背了语言构造的一般原理,是标记性非常强的现象。这类现象的出现是因为其能够解决一些具体的交际问题,或属于语言历史演变的偶然结果。因此,既有研究提出的诸种偏义现象的成因中,避讳和突出交际目的是最重要的,韵律等因素居从属地位。偏义复词是一种特殊的符号转喻,即符号整体转指其凸显的部分。转喻存在一些常见的倾向性,本文从这些倾向性出发说明了偏义复词的偏指规律。第三章“偏义复词的形成和发展”。对部分偏义复词词汇化做了历时性研究,得出偏义复词词汇化的三个规律:一、词素+词素=偏义复词;二、词素+词素=短语→偏指一方或另一方→偏义复词;三、语素+语素=短语→偏义复词,其制约因素之中最为重要的是词频。通过实例分析说明了偏义复词语法化过程中转喻和隐喻机制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