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视域下我国生态治理路径的优化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rea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带领全国人民通过大力发展经济于20世纪80年代末解决了当时十亿多人的温饱问题,然后在20世纪末的时候我国总体上进入到了小康社会。然而,过快地追求经济发展也会产生一些不利后果,例如:资源日益耗竭、环境污染威胁居民健康等。好在近些年来,我们国家的领导人越来越清醒的认识到了生态治理的重要性,如2012年生态文明建设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此后生态治理的力度日益加大。通过生态治理,虽然我们国家的生态环境局部得到了改善,但总体上看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仍然突出,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行为未被有效遏制。我国生态治理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在于:顶层设计尚不完善;政府在生态治理中失灵;企业履行环境责任不力;非政府环境组织作用有限;公众参与生态治理的能力不强;生态治理主体间的协同性差。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引下,如何更好地进行生态治理,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由于发达国家早于我国实施了卓有成效的生态治理,因而它们成功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笔者分别介绍了美国、日本、德国和以色列生态治理的成功经验。最后,综合考虑了国内外生态治理的现实问题与实践经验之后,笔者提出了我国生态治理路径优化的措施即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多元生态治理主体间的合作,坚持依法推进生态治理和以德推进生态治理。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工民建专业高职班"工程测量"课几年来的实验、实习教学总结,对工民建专业高职学生就业中面临的测量操作问题,提出了较为规范的实验、实习技能标准,较大程度的满足了学生就业中遇到的测量操作问题和理论计算问题,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摘 要:根据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要求英语课程改革要使每一位初中毕业生都具有基本的英语素养,具有基本的语言应用意识,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策略和能力,具有初步的跨文化交际的意识和能力;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式将学习内容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之中;同时促使学生学习方式转变。  关键词:教学方式 课程改革 课程标准 新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
为了了解和掌握地方各级党委(党组)对贯彻落实全国国有党建工作大会精神的情况,有力推动党建工作深入开展,中组部督查组于3月27日—29日来筑对我市部分国有企业党建工作开展
物理是一门注重实验的科学。每个概念的建立,每个结论得出,每个定律的发现,都有其坚实的实验基础。实验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仅能使某些物理现象变的更直观、更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