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接入乡村激活了新一轮的自下而上城镇化进程,在电子商务的作用下,农村实现了非农产业的起步,淘宝村快速兴起和繁荣,使得原本在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被边缘化的乡村地区重新具备了内生发展动力,这对落后、偏远的乡村地区意义重大。当前对于淘宝村的研究多集中在产业发展领域,一些学者也注意到了电子商务作用下的乡村就地城镇化过程,但缺乏系统整体的理论研究和实证观察。基于对国内多个淘宝村的实地调研、观察,提出了有关此类城镇化的两个基本问题:乡村的就地城镇化为何没有依附于城市而直接产生?淘宝村的城镇化为何没有增加大规模地集中连片建设而呈现就地化的特征?针对研究问题,首先确定了研究的理论基础,即劳动分工与城市化空间模式关系的经济学解释,引述了古典经济学、新舌典经济学、新兴古典经济学关于空间集聚与报酬递增关系的逻辑解释,明确以新兴古典经济学中交易成本、劳动分工的变化为主线剖析淘宝村经济发展和空间变化的过程。然后,通过总结电子商务作用下乡村就地城镇化这一特殊现象的特征,找到本研究理论建构的切入点,即交易效率与空间集聚之间的不确定联系。最后,基于切入点,对新兴古典经济学中的分工演进和城市化模型进行推演,明确了城镇化发展是专业化分工与交易费用之间两难冲突的折衷,电子商务的主要贡献是极大程度地降低了交易费用,使得乡村能够跨越区位限制,跨越发展基础,接入社会分工,从而实现产业发展、城镇化起步;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是集聚的正效益和负效益之间的两难冲突的折衷,电子商务降低了生产活动的集聚倾向,从而形成了就地化的空间格局。选取山东曹县大集镇为研究对象,基于上述理论建构,展开对大集镇淘宝村就地城镇化发展过程的实证分析。通过互联网的接入,以及乡村社会网络和政府的推动,演出服饰电子商务及其相关产业的交易效率大幅度提升,从而使大集镇淘宝村从全国乃至全球生产网络获取分工片段,形成就地——异地配合的分工关系,提高了分工水平,简化了本地生产环节,进而形成了“整体高分工水平、就地少分工部门”的分工体系。这种分工体系削弱了大集镇淘宝村就地空间集聚的正效益,同时,用地、财政的限制使生产空间锚固在原地,形成就地化的总体格局,少量本地分工部门由于布局灵活,服务范围广,形成小规模集聚的局部特征,整体上构成“就地化、小集聚”的就地城镇化空间格局。淘宝村城镇化的空间模式与其所选择的产业门类有一定关联,当前大多数淘宝村从事的产业类型偏向基础的生产加工,分工层次较少,分散倾向更为突出,但也存在少部分分工层次较丰富的淘宝村,依赖大量空间投入和大型机械生产,分工的异地替代性不强,更容易因循传统制造业分工深化的路径,通过增加初期投入,深化企业内部分工,引导相关行业集聚,完善本地产业链,集聚倾向更为突出。通过上述理论归纳和个案解析,本文主要做出了以下贡献;运用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工与城市化模型的基本原理解读微观个体的行动逻辑,基于交易效率与空间集聚的不确定关系,解释了淘宝村分工体系的深化和城镇化空间格局的形成,归纳出电子商务作用下乡村就地城镇化的内在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