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式保护研究

来源 :黑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GRUOFEIY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在历经了千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共同构成了今天百家争鸣、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其中,无形的、活态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极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文化代表,记载着民族精神、民族文化、民族历史、民族情感、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的变迁。但是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经济利益的驱使,主要以口传心授方式传承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正面临着消亡的困境,急需我们用一种科学的方式来实施保护。  档案由于本身具有的原始记录性、真实性、系统性恰好能够弥补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性、活态性以及无实物载体的传承弱势,使得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最真实、最原始的面貌固态化保存继承下去。  本文主体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介绍了本文的写作目的、意义、写作手法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目前国内学者关于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式保护的认识及认识程度加以分析,对笔者的写作目的加以明确界定。第二部分介绍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范畴、特点、形式、国内外保护工作现状以及我国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困境。第三部分分析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式保护的可行性与必要性。第四部分从实际工作入手,提出了相关的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建档式保护的具体措施,首先笔者论述了建档式保护应遵循的原则,接着论述了建档的方式如档案的构成、采集手段、整理方法及后续的开发利用,最后从大的角度提出实施策略。建立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能够在未来的时间里帮助后人重塑民族历史记忆,保留历史价值,维护民族认同感。
其他文献
[目的/意义]探究自媒体用户共享信息的动机以及人格要素对其影响,从而更加有效地规范和引导自媒体用户信息行为.[方法/过程]以大五人格理论作为基础,构建自媒体用户信息共享
[目的/意义]通过调查问卷和实验相结合的方法探究处于健康行为改变过程不同阶段的个体接收不同的框架化信息后健康风险认知及相应行为改变决策的变化情况的差异,确定何种信息
[目的/意义]知识的积累与传承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为此提出利用科技文献知识基因进行知识的遗传与变异研究,以期对知识传承与发展变化进行更直观、全面地透视.[方法/过程]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网络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简单接受信息的WEB1.0到互动性、参与性很强的WEB2.0,人类真正进入信息时代,而信息社会对每一位公
[目的/意义]大数据时代,机构名称数据呈现海量性、动态性、多样性等新特征,机构名称归一化可改善大数据环境下科研管理、学科评价、学科服务中的数据可靠性,提升基于机构名称
自1998年我国开始建立社会医疗保险制度以来,在政府对药品直接定价的机制上,医保一直通过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参与药品规制,即只管准入,基本不关心价格.彼时医保支付在整个
期刊
[目的/意义]大数据服务的需求使得知识组织工作面临更大的挑战,通过发现、理解和分析这些挑战,把握知识组织工作的可能变化,提出应对方法.[方法/过程]聚焦知识组织系统构建和
期刊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
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吹响了数字出版的号角,数字出版成为了出版行业的主流。在数字出版的背景下,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重大的转变,从纸质阅读渐渐的转向数字阅读、移动阅读,而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