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大豆品种遗传改良过程中某些农艺性状的变化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yeshen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年代以来,随着品种遗传改良和栽培技术的进步,大豆单位面积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在产量提高的同时,大豆的农艺性状、生理性状、品质性状等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关于栽培大豆遗传改良过程中产量和生物量以及冠层间两者的变化方面研究甚少。本研究选择20个吉林省1923年以来育成并推广的大豆品种在同一条件下栽培,研究产量、生物量和种子中脂肪和蛋白质含量的变化,了解大豆品种产量遗传改良的物质基础。通过产量和生物量变化的研究和不同生育时期的相关分析,了解收获指数、生物量与产量的可靠性、关联性、稳定性和做为选
其他文献
水稻(Oryza sativa L.)产量和品质受极端温度影响显著,且水稻关键生育时期遭遇极端温度严重制约了稻米品质。研究表明,极端温度通常发生于水稻生殖生长阶段,但目前极端温度影响水稻生长的敏感时期及其机制仍不清楚。为此,本研究选择两个主栽籼稻品种(万象优华占和荣优华占),借助人工气候室开展盆栽试验,在江西省南昌市设置极端高温(HT)、极端低温(LT)和最适温度(CK)三个处理,共四个处理时段—
本试验于2008年在南京农业大学江浦试验站进行,通过设置不同品种、密度以及双秆处理,研究了抗虫杂交棉不同密度的产量、品质、群体结构特点以及生理基础,得出以下结论:   1.本
2015年在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温室大棚和抗旱棚试验基地采用水培和田间种植试验,选用经耐旱性筛选得到的耐旱性强的济薯21(JS21)和耐旱性弱的济紫薯1号(JZS1),系统的研究了干旱对两
以金凯2号玉米为材料,研究了6种种植密度对全膜双垄沟播玉米农艺性状、灌浆特性、光合生理和产量特性等几个方面的影响,旨在为全膜双隆沟播玉米高产栽培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试验设36000(JK-A)株/hm~2、42000(JK-B)株/hm~2、48000(JK-C)株/hm~2、54000(JK-D)株/hm~2、60000(JK-E)株/hm~2、66000(JK-F)株/hm~26个播种密度处理
本实验于2006-2007年在大田条件下对水氮耦合对冬小麦光合特性、氮代谢及产量影响进行了研究。试验品种为石新733和石麦15。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适量施氮对提高小麦叶片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效果明显。水氮耦合对叶绿素含量和光合速率具有类似的效应,灌拔节1水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及光合速率随施氮量的增高而增高。灌拔节、开花2水条件下,两品种旗叶叶绿素合成对施氮量需求呈现显著下降趋势,施氮量过高反而不利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