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生物学和生态学两个方面,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uen ee)在甜玉米上的发生与危害及幼虫的生长发育变化进行了比较系统的研究。研究内容包括:甜玉米和普通玉米的不同组织对亚洲玉米螟的生长发育的影响;不同玉米组织中氨基酸含量与亚洲玉米螟生长发育关系;亚洲玉米螟成虫在甜玉米田的产卵习性;亚洲玉米螟对甜玉米田造成的产量损失。本试验为组建以甜玉米为基础的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对甜玉米在我国的大面积推广种植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主要结果如下: 1.幼虫取食甜玉米和普通玉米心叶的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取食农大108号心叶的幼虫发育历期显著短于甜单8号处理。取食雄穗的农大108处理的幼虫平均体重显著小于甜玉米处理的幼虫平均体重,幼虫发育历期与甜单8号处理差异显著;取食农大108号苞叶的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的平均体重大于取食甜玉米苞叶的5龄幼虫的体重,且差异显著;取食农大108号花丝的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的平均体重、存活率和发育历期与取食甜玉米花丝的5龄幼虫差异不显著;取食农大108号籽粒的亚洲玉米螟5龄幼虫平均体重显著小于取食甜玉米的5龄幼虫的体重。每个品种的各组织,取食心叶的幼虫期最长,籽粒和花丝的幼虫期都较短。 农大208号心叶、苞叶处理的平均蛹重显著大于取食甜玉米的平均蛹重。农大108号雄穗处理的平均蛹重显著小于甜玉米雄穗处理的平均蛹重。普通玉米品种农大108号花丝和籽粒处理与甜玉米花丝和籽粒处理差异不显著。幼虫取食花丝和籽粒处理的蛹期都较长,心叶和雄穗的蛹期都较短。 农大108号心叶、雄穗、花丝、籽粒处理的产卵量显著低于甜玉米,苞叶处理与甜玉米的产卵量差异不显著。 2.天冬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含量与亚洲玉米螟的体重正相关。 在供测试的四个玉米品种中的天冬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胱氨酸和脯氨酸含量与亚洲玉米螟蛹重负相关。 天冬氨酸、苯丙氨酸、谷氨酸、脯氨酸和17种氨基酸的总量对亚洲玉米螟成虫的产卵量正相关。 3.在吉林长春地区,亚洲玉米螟的产卵量在甜玉米品种吉甜6号和吉甜3号对普通品种吉单156间差异极显著。在甜玉米上的产卵量远远大于普通玉米品种。在廊坊的夏玉米田中,甜玉米品种与普通玉米品种差异不显著。 亚洲玉米螟在吉林地区的甜玉米和普通玉米上的产卵主要集中在中部偏下部叶片,在河北廊坊地区的夏玉米田中主要是产在中部偏上部叶片。 4.甜玉米上心叶期人工接虫的产量损失估计方程为:吉林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甜玉米上亚洲玉米的生长发育、产卵习性及产量损失研究 Y二1一[0·61+(1一0 .61)x 1 .12’一,,“] 心叶期接虫密度与产量损失率不成直线回归关系。由于随着接虫密度的增加产量损失接近最大,所以当接虫密度怎达到一定程度时,产量损失率变化不明显。这一时期接虫量在2个卵块时产量损失低于5。%,人工接虫4和8个卵块的产量损失率高于50%。 甜玉米上穗期人工接虫的产量损失方程为:Y=,.4204x十0.9909 穗期心叶期都接虫的试验结果表明,对于甜玉米的平均产量和穗长,四个处理(对照、接虫2、4和8卵块)间差异都极显著。 5.心叶期人工接虫4个卵块以下,卵量与茎杆孔道数量关系公式为: y二1 .29x+0.35。心叶期,随着人工接虫量的不断增加,甜玉米单株平均蛀孔长度也在不断的增加。由于心叶期人工接虫的孔道长度之间差异极显著,所以各个接虫梯度之间的单株平均孔道长度增加的较明显。 穗期接虫,接虫0 .5个卵块和接虫1个卵块的产量损失率为O。由于接虫2个卵块和接虫4个卵块的产量差异不显著,所以,其对应的孔道长度对产量损失的影响差异也不显著。穗期随着蛀孔长度的增加,产量损失率也随着增加。 心叶期穗期复合接虫,平均单株茎杆孔道长度与产量损失率之间成直线相关。公式为:y=4 .0436x一5.39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