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的察举制度,下启隋唐的科举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中国封建社会三大选官制度之一,本文旨在详细探讨九品中正制,从其创立之初到最后由选举制度取代的过程,展现给读者一个明晰的制度探讨。文章由三部分组成,即引言、正文和致谢。其中正文包括以下三部分:第一部分,九品中正制的建立。东汉后期,皇室衰微,政局不稳,封建军阀间连年混战。随着世家豪族势力的膨胀,察举大权己被地方名士所控制,察举征辟制的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客观上要求创立新的选士办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曹操实行了一条“唯才是举”的用人方针。但曹操死后,由于士族豪强势力的日益发展并逐步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导地位,因而他所推行的“唯才是举”的选官办法也就逐渐废弛,被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所代替。九品中正制创立之初,其名称既不叫“九品官人法”,也不叫“九品中正制”,而是习称为“九品之制”或简称为“九品”。进入西晋,人们仍多沿用“九品之制”或“九品”的旧称,但已出现了“中正九品之制”的变称。到了唐代,杜佑始将“九品”与“中正”顺序连称,由此开启了“九品中正制”这一称谓的先河。九品中正选官制度比较完善,内容包括选官的机构、选官的标准、选官的方法和程序。第二部分,九品中正制个案研究一以琅琊王氏为例。琅琊王氏,中国古代东晋和南北朝时期的名家望族,王氏家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任官者居多,担任重要职位者也很多,通过对他们任官后的表现和选官之前的品质进行研究,我们发现其中有很多品学兼优者,并不多是无能之辈。这与当时的选官制度一九品中正制是有密切关系的,中正选官主要标准便是“世、状、品”,世即是家世,状是即指才能,品主要是与本人的品德有关。王氏家族在其先祖不断努力下,步入政治舞台,从此便在魏晋南北朝成为名望贵族,享受士族门阀带来的特权,在入仕中“世”对于琅琊王氏来说是没有任何值得怀疑的。王氏家族深受当时社会价值的影响,注重品德,重视文才,再加上为官者的不断努力,使得琅琊王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权力膨胀,为政者众多,政治影响极大。第三部分,九品中正制评析。在一些学者看来,九品中正制是维护世族门阀特权的制度,它以门第取士,世族垄断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是选士制度的大倒退,“是对于汉代任官制度的反动”,“是封建社会中一种腐朽的选人、任官制度”。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九品中正制度则为吾国帝王专制时代,颇具民主作风之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同样一种制度,学界的看法却如此截然不同,那么,九品中正制究竟是进步的制度,还是反动腐朽的制度呢?这个问题,应该辩证地来分析。该制度在理论和制度构建上都是积极的,较察举制度也是进步的,从对琅琊王氏在魏晋时期的任官分析中可以看到通过中正选拔的官吏大都是有才能之人可对这一说法进行佐证。但是在后来的实践中弊端就慢慢表现出来了,这也是中正制度被科举制代替的一个原因。这一制度在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在世风、官学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