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群的发展与国家的经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息息相关,是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浙江中西部地区是浙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为避免其与省内其他地区的发展水平差距越拉越大的状况,浙江省“十一五”规划提出重点建设浙中城市群。因此,以浙中城市群为研究对象,从联系视角对其发育程度进行定量评估,并探究其培育机制。首先,从核心思想、指标及模型、范围尺度、优缺点等方面,对已有的三种城市群影响范围界定方法进行比较。以城市综合实力和基于GIS网络分析求解出的最优路径的实际道路距离改进断裂点模型,得到基于断裂点模型的浙中城市群影响范围。以各县市的综合实力作为权重,在ArcGIS软件中利用加权Voronoi模块,生成基于加权Voronoi图的浙中城市群影响范围。综合两种方法最终确定浙中城市群的影响范围。其次,从城市群的内部联系出发,构建由经济联系指数、交通联系指数、物流联系指数、信息联系指数和金融联系指数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单要素分析及综合分析,对浙中城市群的发育程度进行评估。结果表明:浙中城市群内部联系最密切的区域是金华-义乌这一核心区,群域内东北部地区的发育程度明显高于其他地区,且发育程度差异较大,呈现出不均衡的发育状态。金华和义乌是浙中城市群的双核心。在浙中城市群发育的过程中,除了交通联系自2006年就呈现出均衡发育态势及物流联系始终保持线性发育态势外,经济联系、信息联系与金融联系的空间发育过程都经历了核心发育阶段—轴线发育阶段—均衡发育阶段。根据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可以推断,在浙中城市群中,交通联系最先发育且发育程度最高,其次为经济联系、金融联系和信息联系,而物流联系则发育最迟发育程度最低。最后,在总结浙中城市群发育特征的基础上,探究其培育机制。在浙中城市群的培育过程中,带有鲜明的浙江城市化模式的烙印,形成了专业的市场和块状经济。这是市场机制主导流动资源配置和政府主导非流动资源配置推动的结果。在浙中城市群今后的培育过程中,应加强基于功能区的区域整合以及域内区域管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