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脱胎于先知书,繁荣于公元前2世纪上半叶至公元2世纪之间的启示文学是圣经文学中较为特殊的文学体裁,而《启示录》又是启示文学中发展最成熟的、最为独特的书卷。它彰显的是书信、预言、启示这三种体裁的混合体;在主题上,它关注的是历史的终结以及人与世界的最终命运,包含丰富的末世信息;在位置上,它与《创世记》遥相呼应,是整个圣经的压轴卷。但令人遗憾的是,在对其叙事艺术方的研究方面,国内几乎是空白的;在国外为数不多的研究性著作中,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不足。笔者选择《启示录》作为研究对象,目的在于以现代叙事学理论为纲分析梳理其在人物、视点、时间方面的独特性,为其文学层面的阅读和理解提供新的角度,从而使《启示录》不再是一部封闭的书卷,而能走向广大普通读者。全文分为引言、正文、结语三部分。“引言”部分首先阐述了《启示录》产生的文学、时代背景及其独特性,确定了研究对象和使用理论。然后总结了国外与国内对《启示录》研究的现状,指出其有待挖掘的文学空间,最后论述选题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目的。正文包括三章。第一章“人物”,共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梳理了两种表现手法“显示”和“讲述”的发展轨迹及特点。指出两种方式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在塑造人物时两者的功用虽然不同,却都是不可或缺的。第二部分探讨这两种人物塑造手法在《启示录》中的运用,依次分析了基督、上帝,以及撒旦代表的邪恶势力的形象特征。笔者着重分析了基督形象,而对撒旦代表的邪恶势力则作为一个类概念进行整体研究。指出基督是《启示录》中的核心人物,书中对其刻画得较为深刻、丰满,可以用为人熟悉的“圆形人物”这一概念来概括;而对邪恶势力的刻画则较为简单,具有类型化特征。第二章“视点”,共分两部分。笔者主要以乌斯宾斯基的视点理论,从”意识形态-话语层面的视点”、“空间层面的视点”、“时间层面的视点”、“心理层面的视点”四方面来分析《启示录》在视点运用方面的特点。第一部分归纳了现代叙事学中的视点理论,指出乌斯宾斯基视点理论的重要性。第二部分首先分析了乌斯宾斯基的理论,指出其优点和不足;接着解析《启示录》中上述四个层面视点的具体特点。指出无论何种情况下,叙述者约翰与正面阵营的主人公在视点上保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并具体分析了这种策略的功能。第三章“时间”,共分三部分。前两部分运用热奈特的叙事时间理论对《启示录》一般叙述层面上的时间特点进行分析。第一部分主要讨论《启示录》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的一致及不同。指出在总体上《启示录》的故事时间与叙事时间是对应的,但在局部却存在着时间倒错,具体表现为倒叙或预叙。第二部分主要分析书中的叙述时距和频率,指出这两方面文本内容的安排不但具有美学上的意义,也是为表现作者意图服务的。最后一部分,笔者借助传统宇宙论的时间观对《启示录》叙事时间的独特性进行分析,指出《启示录》的叙事时间包含了神圣时间、凡俗时间、邪恶时间等三个维度,超越了物理时间的单一线性结构,呈现出交叉共时存在的特征。但同时又指出这三种时间居于支配地位的是神圣时间,而且在书中新天新地到来时,邪恶时间由于邪恶势力的彻底失败已失去了存在意义,而凡俗时间也具备了神圣的特质。结语部分首先概括了本文的基本观点。其次,指出经典叙事学理论依然具有其运用价值,并没“死亡”或“过时”。最后对《启示录》的叙事研究价值作出简略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