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真菌裸脚菇和灵芝营养需求及其液体菌种制备工艺研究

来源 :江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gengw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用真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但是药用真菌的发酵、栽培周期普遍较长;种质资源和菌种制备作为药用真菌开发利用的基础保障,却存在很多不足:药用真菌种质资源不清、液体菌种质量缺乏评判标准。药用真菌灵芝(Ganoderma lingzhi)的栽培多采用固体菌种模式,栽培周期长达三个月,如采用液体菌种进行生产能缩短一个月左右;野生药用真菌裸脚菇属菌(Gymnopus sp.)0612-9,其发酵液具有强烈抑制柑橘青绿霉作用,潜在开发成生物防腐剂的价值。但是,其后续发酵周期长达12d,产出能耗大且效率低。采用ITS序列测定并构建系统发育树、活性物质HPLC指纹图谱对6个菌株分类地位进行确定,菌丝生长速率法比较菌株生物学特性;摇瓶培养法培养液体菌种,单因素筛选、正交试验法优化对液体培养基、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取样计数法和过滤称重法分别测定液体菌种菌球数,碘-淀粉法测定淀粉酶活力,ABTS法测定漆酶活力;摇瓶培养法进行后续发酵,通过牛津杯法、HPLC检测法追踪裸脚菇活性物质,香草醛-高氯酸显色法测定灵芝三萜产量,菌丝吃料速率法比较液体菌种活力。结果表明:6个菌株中有1株裸脚菇(Gymnopus sp.),4株灵芝(Ganoderma lingzhi),1株无柄灵芝(Ganoderma resinaceum),各物种营养需求特征差异明显,根据营养需求特征、灵芝指纹图谱差异可将5株灵芝分成4类(25#和26#一类、38#、50#、51#各自为一类),且两种分类结果一致,不仅验证了化学分类的可行性,还说明生物学特性也能作为辨别品种的方法。裸脚菇最佳液体菌种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30g/L、麦芽糖10g/L、蛋白胨15g/L,KH2PO4 2g/L、Mg SO4·7H2O 1g/L,培养条件:初始p H 5、250m L三角瓶装液量100m L、接种3块Φ7mm菌块、28℃、转速160r/min。优化后,裸脚菇后续发酵接种参数:使用种龄9d的液体菌种、接种量7.5%,液体菌种优化后裸脚菇后续发酵周期从12d缩短至5d,活性物质Ⅱ产量提高了8.28%。5个灵芝菌株液体菌种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20g/L+黄豆饼粉20g/L(25#、26#);玉米粉10g/L+黄豆饼粉30g/L(38#、50#、51#),培养条件为p H自然、250m L三角瓶装液量100m L、接种3块Φ7mm菌块、28℃、转速160r/min。优化后,灵芝后续发酵接种参数:25#、26#、50#菌株种龄5d,38#菌株种龄4d,51#种龄6d,接种量均为10%。液体菌种优化后5个灵芝后续发酵周期均缩短1d,三萜产量均有所提高:25#菌株三萜产量提高19.1%;26#菌株三萜产量提高17.2%;38#菌株三萜产量提高27.0%;50#菌株三萜产量提高23.7%;51#菌株三萜产量提高35.9%。5个灵芝菌株液体菌种优化后吃料速度比优化前均有所提高:25#提高33.2%、26#提高29.5%、38#提高10.1%、50#提高23.5%、51#提高38.2%。5个灵芝菌株的吃料速度均与菌球数成正相关,相关系数大于0.85,因此可将菌球数作为快速评价灵芝液体菌种活力的依据。通过多元回归拟合确定灵芝子实体、孢子的多糖和三萜产量与培养基主要营养成分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可溶性总糖的相关性方程,根据方程计算得到子实体功能成分高产配方A和孢子功能成分高产配方B。
其他文献
樟树(Cinnamomum bodinieri)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绿化树种,因其树姿雄伟、冠大荫浓而常在城市中作为行道树和庭荫树使用。在南昌市现有行道树中,樟树的应用最为广泛。丛枝菌根真菌(AM真菌)是一种能与绝大多数高等植物形成互利共生关系的微生物类群,其在促进植物生长、增加植物矿质养分吸收、增强植物对外界不良环境抗逆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汽车保有量增加,城市土壤中由于
本文以在中国分布的所有竹类植物,共计34个属538个种为研究对象,通过对竹类植物生物学特性,包括不同功能群类型:地下茎类型(丛生、散生和混生)、出笋季节(春、夏、秋、冬)、特有性分布(304个中国特有种)与不同功能性状数据:秆高、直径、节间长、竹壁厚、叶长、叶宽和叶面积等进行收集和整理,并根据中国竹类植物的标本记录确定每种竹类植物的分布中心,结合分布中心所对应的气候与土壤等环境数据来分析中国竹类植
甲基萘醌(Menaquinone,MK)为一类脂溶性K族维生素,具有促进血液凝固、预防骨质疏松、治疗精神性疾病等重要生理活性,为人体所需的重要微量营养成分。传统合成方法为化学合成,面临产量低,副产物多,反应要求高等缺点,而利用生物发酵方法生产甲基萘醌,具有产量高及耗能低等优点,本文利用枯草芽孢杆菌为菌株生产甲基萘醌,建立了一种化学导向筛选甲基萘醌菌株的方法。从以下几方面开展了工作:1、对甲基萘醌标
直播稻作为一项省工省力、节本增效的轻简栽培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稻区。但是双季直播季节矛盾突出,早稻直播苗期易遭受低温侵袭,晚稻直播抽穗扬花期易遭受寒露风危害,影响产量与品质。本研究通过收集长江中下游地区大规模推广的水稻品种,筛选适宜长江中下游双季稻区直播的早稻耐低温品种;研究了苗期低温条件下肥水措施对双季直播早稻生长发育与晚稻抽穗扬花期寒露风条件下化学调控措施对双季直播晚稻生长发育及产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了挖掘水稻耐冷性与耐淹性的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为阐明水稻耐冷与耐淹的分子调控机制奠定基础,本研究利用以籼稻品种昌恢121为背景亲本,粳稻品种越光为供体亲本构建的染色体置换系(Chromosome segment substitute lines,CSSL)群体,对三年两地(2015年南昌、2016年三亚、201
以常规稻中嘉早17、杂交稻荣优308为材料,通过设置不同播种量的方式塑造不同的机插均匀度群体,同时以手工均匀栽插为对照,研究不同的机插均匀度群体对分蘖成穗、光能利用、物质生产以及产量形成方面的影响;以常规稻江早361、杂交稻荣优308为材料,设置两个氮肥处理及三种不同的栽插株数与苗数配置处理,在保证基本苗一致的条件下研究减苗增密对分蘖成穗、光能利用、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方面的影响。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
淡紫灰链霉菌X33(Streptomyces lavendulae X33)为本实验室从柑橘根系土壤中筛选获得,前期研究表明其发酵液含有对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意大利青霉(Penicillium italicum)等多种真菌具有良好杀菌效果的小分子组分。该组分无毒、极性较强,且易溶于水,在柑橘采后防腐保鲜具有较好应用前景。本文在建立活性组分检测方法基础上,对菌株发
乙型脑炎病毒(JEV)所引起的疾病称为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乙脑是严重威胁人畜健康的一种蚊媒性人兽共患传染病。猪是该病毒在自然界最重要的贮存和增殖宿主。我国是乙脑流行的高发地区,流行的主要基因型是GI、GIII和GV,目前在我国许多地区GI已成为主要的基因型。JEV感染母猪可引起仔猪脑炎和种猪繁殖障碍等,造成养猪业巨大经济损失。JEV感染引起每年约14%的人死亡和约30%病人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
阿扎霉素F5a为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36元大环内酯抗生素,课题组确定其立体结构后,发现其具有显著的抗多重耐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活性,然而其作用机制尚未明确。受阿扎霉素F5a作用于抗枯草芽孢杆菌细胞膜初步作用机制的启示,本论文采用电化学和腺苷酸激酶释放等方法,发现阿扎霉素F5a可损伤MRSA细胞
氮素对水稻的生长和产量的形成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农业生产中,大量施用氮肥,导致生产成本增加,氮素流失加剧,氮肥利用效率较低,土壤质量下降等问题。双季稻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秸秆,利用秸秆制备生物质炭还田,能够减少秸秆的污染与浪费,而且其对氮素有较强的吸附固持作用,但生物质炭对双季稻土壤氮素的吸附固持与转化的影响机理还不明确。为减少稻田土壤氮素流失、提高作物氮素吸收利用效率等提供解决途径,本研究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