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各成员国货币当局已将外汇市场干预作为基本政策工具,通过外汇市场干预维持汇率平价稳定。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多数国家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外汇市场干预活动日益频繁。20世纪80年代以后,尽管一些国家政府和经济学家对外汇市场干预的效力提出质疑,并且理论上的争论从未间断,但外汇市场干预依然是各国央行实施汇率政策的重要工具。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在经历了1994年、2005年和2010年三次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后,正处于由经常项目下可兑换到逐步减少资本项目管制,最终实现人民币完全可兑换的转型期。参考一篮子货币、主要通过市场调节、增强汇率弹性是新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主要特征,央行外汇市场干预将成为一项重要的汇率政策工具。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具有相应的制度背景和特点,由于利率非完全市场化和外汇市场不健全,利率和汇率的联动关系并不存在,同时出于维持国内经济均衡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的要求,我国央行采用冲销干预的外汇市场干预模式,其作用渠道主要是资产组合平衡渠道。本文提出从汇率标准和获利标准两个角度入手,在验证资产组合平衡渠道作用机理的可行性的基础上,考查央行冲销操作对干预操作的挤出效应,构建适于我国的外汇市场干预获利模型,测算央行的干预获利情况,以期综合分析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效力,并提出完善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政策建议。本文通过研究1994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效力,认为资产组合平衡渠道的作用机理是可行的,且央行冲销操作对干预效力只存在较小的挤出效应,但央行外汇市场干预亏损严重。总的来说,央行外汇市场干预在产生效力的同时,存在干预操作被动、冲销操作不具备可持续性和干预亏损严重的特点,且随着人民币汇率弹性的进一步增强和外汇管制的逐步放松,央行冲销操作对干预效力的挤出效应会逐渐增强,并严重影响着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最后,本文提出从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形成合理的外汇市场干预目标、完善外汇市场干预模式、设立外汇平准基金等方面着手提高外汇市场干预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