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放眼当今的世界经济环境,08年源自美国华尔街的金融地震至今余震不断,影响未消,欧债危机愈演愈烈,欧洲各国疲于应付,美国不断推出量化货币宽松政策,国际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涨个不停,贸易保护主义的声音时有发出,世界经济增长举步维艰,值得欣慰的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势头不错,比如巴西、印度等。然而国际大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因素仍然很多,频发的恐怖袭击,愈演愈烈的教派冲突,海盗活动的日益猖獗,中东的战火硝烟,太平洋上不断的军事演习,这些无疑是在世界经济发展道路上埋下的一颗颗地雷。反观国内形势,尽管我国的社会政治稳定,经济保持强劲增长,但是环境污染、收入差距逐渐加大、通胀压力不断加大,无一不是经济发展的痛处。新世纪以来,我国大致有三个阶段的通货膨胀水平处于比较明显的相对高位,一段是2004年,一段是2007年下半年至2008年上半年,第三段是2010年下半年至2011年末。2011年7月份CPI同比上涨6.5%,温家宝总理更是把控制通胀作为政府当年的首要经济工作任务来抓,可见我国目前的通胀形势不可谓不严峻,不可谓不紧迫。当今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全球经济一体化。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经济逐渐快速融入世界经济,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动性也在逐渐加强。国门的逐步敞开,使我国很难独善其身,可以说中国的通货膨胀不再仅仅是国内意义上的通货膨胀,它可以在中国现身,但其影响因素可能植根于国外。近年来,一些研究也表明我国国内通胀受国际输入性影响越来越明显,对输入性通货膨胀的研究和讨论也成为一大热点。对于通胀来说,相对于诸多国内影响因素,一些国际影响因素则更难把握和调控,因此深入了解外部输入性影响因素的传导途径和种类,无论是对于政策制定者管理通胀,还是对与普通生产者、消费者应对通胀的影响都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希望通过对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各种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揭示其传导途径、影响大小,从而为政策制定者、普通生产者、消费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以便更合理地理解和应对当前日益加剧的通货膨胀。本文的研究是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有机统一,结合实际情况对理论、实证分析加以反馈和解释。本文的逻辑思路大致如下:首先,对有关输入性通货膨胀的文献进行简单梳理,在借鉴已有通货膨胀理论和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进行逻辑推理分析,从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结构主义三大视角,贸易、货币和预期三大方面探索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途径,进而分析影响中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因素对其进行简单的分类,筛选出主要影响因素;其次,根据对主要影响因素变量的选择,在对所需数据进行必要统计处理的基础上,建立计量经济模型,比如VAR模型等,然后利用计量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以及相关检验,比如单位根检验等;最后,在已有理论分析和实证结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对相关结论进行归纳整理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本文一共六章,主要结构安排和内容如下:第一章是绪论部分,主要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方法的选取以及文章的大致结构安排。本文是在对输入性通货膨胀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其传导途径,确定中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主要影响因素,然后进行实证分析,从而得出相关结论、给出相应建议。第二章是输入性通货膨胀文献综述,主要对已有的搜集到有关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定义进行简要的回顾和综述,然后具体对已有的对中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并给予简要评述。所谓输入性通货膨胀是是指在开放经济中由于一国经济与国际市场过于密切,当国际市场上存在通货膨胀、价格上涨的现象时,这种价格上涨会通过该国与国际市场的传导途径传播到国内从而引起该国国内价格普遍、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目前,国内外经济学者对于输入性通货膨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对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定义性探讨以及成因分析;二、对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三、对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的实证研究;四、对输入性通货膨胀的治理政策建议等。专门研究分析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影响因素的文献尚不多,不过一些学者在研究输入性通货膨胀的过程中还是对其影响因素有所涉及,主要侧重于从经济的开放水平、进出口总额、外资流入、外汇占款、汇率制度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方面进行分析研究,但略显不够系统。第三章是输入性通货膨胀的理论分析,在简要介绍相关通胀理论的基础上,先是从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结构主义三个不同的视角对传导途径加以分析,接着进行综合分析,在综合分析中又分别以贸易传导途径、货币传导途径以及与预期相关的传导途径三方面展开。通货膨胀理论涉及传统的通货膨胀理论和现代的通货膨胀理论两大类,前者有马克思通货膨胀理论、通货膨胀货币数量说、凯恩斯通货膨胀理论、本特·汉森的双缺口通货膨胀模型和需求拉动和成本推动式通货膨胀理论,后者有菲利普斯模型、现代货币主义通货膨胀理论、预期理论和结构主义通货膨胀理论。凯恩斯主义视角的传导途径分析又分为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法、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法和内外均衡分析法三种方法;货币主义视角的传导途径分析从十分简单的只强调价格传递效应的“一价定律”到考虑到国际收支平衡的国际贸易收支差额传递模型,货币主义视角的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途径理论不断地得到了完善;结构主义视角的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途径理论中比较经典的当属斯堪的纳维亚模型,又称小国开放模型,它的主要结论是:小国开放经济的通货膨胀率π决定于世界通货膨胀率πw、经济结构因素αs和两大部门的劳动生产增长率差异(λe-λs),这也间接说明了不但小国开放经济的通货膨胀率会受到世界通货膨胀率的很大影响,而且通货膨胀的国际间传递与国内的经济结构有很大关系。综合分析是在借鉴国际收支分类框架的基础上展开对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途径的分析的。其中贸易方面传导途径的分析主要从进口、出口和贸易余额三方面展开;货币方面的传导途径主要是以外汇储备中心来叙述的;而对于预期相关的传导途径主要从国际商品期货价格、人民币升值和通货膨胀预期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第四章是中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分析,本章主要是对中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影响因素加以概括分类,并阐述了主要影响因素的选择原因以及其他因素变量的选取。我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因素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是条件性影响因素,二是非条件性影响因素。具体来说,条件性影响因素包括汇率制度安排、对外贸易政策、外汇管制以及冲销政策,资本管制以及外资引进政策等等。非条件性影响因素按照传导途径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预期性非条件影响因素,比如国际商品期货价格,通货膨胀预期,人民币升值预期等,贸易方面的相关非条件性影响因素,比如国际商品、服务价格水平,国际贸易余额,金融、资本项目方面的相关非条件性影响因素,比如国际金融资本、FDI等。非条件性影响因素按照传导链条长度的不同又可分为直接性影响因素和间接性影响因素。直接性影响因素比如有生产成本、国内总需求、国内资产价格货币供给量等等,间接性影响因素比如有汇率、国际商品价格、贸易余额外资以及一些预期因素等等。在实证分析中对解释变量的选取主要集中于间接性的非条件性输入性通货膨胀影响因素之中。第五章是关于中国输入性通货膨胀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本章共包括五节:第一节是变量的选取,共选择以下六个变量: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国内生产总值产出缺口(GDPGAP)、狭义货币供给量(M1)、外汇储备(FR)、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EJ)、IMF商品价格指数(IMFZS);第二节是数据的选取与处理,数据选择从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的月度数据,数据处理包括频率调整、季节调整、比率转换、取对数等;第三节是各变量间的协整关系检验以及分析,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所选六个变量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是存在协整关系;第四节是各变量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第五节是模型的选择与建立,本实证是选择滞后阶数为3的VAR模型来进行的;第六节是实证结果与分析,在诸多的输入性影响因素中,M1、外汇储备和国际商品价格对国内物价水平具有正向的冲击影响,M1、外汇储备的冲击作用较为明显,而国际商品价格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冲击相对较弱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对国内物价水平具有负向的冲击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有一个由弱变强然后变逐步弱的过程,此即说明,短期内人民币升值有利于缓解国内的通胀压力。第六章是结论与启示,主要是对相关的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结果加以总结并探讨其给予的启示,谨慎地提出相关建议。本论文或许可以称得上创新的地方有:一、为了更加形象地理解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途径,笔者提出了输入性通货膨胀的连通器原理。此外,在价格传递过程的分析中把分析模型加以动态化,以期望更加贴近真实情况;二、在不同流派对输入性通货膨胀进行解释的基础上转换思路,按照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分类视角分别进行传导途径的分析;三、笔者并没有仅仅分析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途径,而是进一步就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细致的分类并选取几个主要因素重点分析。本论文的不足之处:限于本人的研究能力,本文定会存在不少不足之处,一、对国外商品价格对国内价格的输入性影响仅仅从总体上去分析而没有进行细分;二、对外汇储备的输入性影响没有细分,从而对外汇储备产生影响的来源是贸易余额还是净资本流入没有给予细致的阐明;三、对产生输入性通货膨胀的预期因素有所忽略,分析不够深入。当然除此之外,应该还有不足之处,恳请老师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