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局部应用新型水凝胶治疗深Ⅱ度烫伤创面愈合的疗效及其再上皮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将SD大鼠(N=80)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n=20),模型组(造模后不予处理,n=20)、清创胶组(造模后局部应用康惠尔清创胶,n=20)、新型水凝胶组(造模后局部应用新型水凝胶,n=20)。每日用药一次,直至取材前一日;并每24 h观察创面的变化情况,记录最终的创面完全脱痂时间并每隔3日计算各组创面愈合率;治疗后第3、7、14、21 d切取各组创面标本,进行组织HE染色和创面修复的组织病理学评分;Masson染色观察胶原纤维的沉积情况;整合素β1及角蛋白14(K14)免疫组化染色行ESCs的分析;PCNA免疫组化观察细胞增殖情况;荧光定量PCR(q PCR)检测创面组织中KGF、IL-1、IL-6、IL-10、TGF-β、EGF、VEGF、HIF-1α、整合素α3、整合素β1基因的m RNA表达情况。结果:大鼠烫伤模型制备后烫伤部位的皮肤即变为苍白色,略肿胀,皮肤弹性降低。4 h后创面出现点片状瘀血、肿胀,创面湿润。2 d后创面变红、淤血、创面湿润、肿胀,无渗液及化脓;3 d后创面呈棕红色,各组创面结软痂后变硬,创缘有一红圈。脱痂后各创面周围均可见部分新生上皮,中间铺满肉芽组织,创面有少量淡黄色渗出液。模型组第21 d创面未达到完全再上皮化,创面中央有少量肉芽组织生长,无渗液。新型水凝胶组和清创胶组大鼠在第21 d创面基本达到再上皮化。新型水凝胶组的完全脱痂时间快于清创胶及模型组(P<0.05)。随着时间推移,各组的创面愈合率增高,且各时间点的新型水凝胶组和清创胶组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模型组(P<0.05),而新型水凝胶组与清创胶组的各时间点的创面愈合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显示,在第7、14和21 d新型水凝胶及清创胶的组织病理学评分均高于模型组(P<0.05),第21 d新型水凝胶组的组织病理学评分则高于清创胶组(P<0.05)。Masson染色可见各组的胶原纤维沉积伴随创面愈合进程逐渐增加。在烫伤后第3 d,模型组的胶原量稀疏,而新型水凝胶组和清创胶组的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紊乱。在烫伤后第7 d,新型水凝胶组和清创胶组的胶原纤维量多于模型组(P<0.05)。在烫伤后第14 d,模型组的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紊乱,而新型水凝胶组和清创胶组的胶原纤维排列趋于整齐,数量均比模型组多(P<0.05)。在第21 d,模型组的胶原纤维粗大,排列紊乱;新型水凝胶组和清创胶组的胶原纤维排列整齐,且新型水凝胶组的胶原纤维多于清创胶组和模型组(P<0.05),更接近正常组的胶原纤维的量。免疫组化的结果表明,随着创面的愈合,各组的整合素β1、K14的表达量和PCNA阳性细胞率逐渐增加,在第14 d达高峰,且新型水凝胶组的整合素β1、K14的表达量和PCNA的阳性率高于模型组(P<0.05);第21 d,新型水凝胶的整合素β1的表达量和PCNA的阳性率下降并低于模型组(P<0.05)。q PCR结果表明,与模型组比较,新型水凝胶组和清创胶组的IL-1、IL-6及IL-10的m RNA表达量于造模后14 d均明显降低(P<0.05);VEGF、EGF m RNA表达于造模后第3 d即明显升高;TGF-β、HIF-1αm RNA表达量则呈现出先升高、后逐渐降低的趋势;整合素β1的m RNA表达量则于造模后21 d明显增高(P<0.05);整合素α3 m RNA表达分别于造模后3 d明显增高(P<0.05)。结论:新型水凝胶和清创胶主要通过促进创面上皮化而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愈合质量,但新型水凝胶对深Ⅱ度烫伤创面的完全脱痂时间早于清创胶,在促进毛囊、汗腺等皮肤附属器官修复上新型水凝胶也更胜一筹。新型水凝胶促进烧伤创面再上皮化的作用主要通过提供低氧、潮湿的环境,促进胶原的沉积、减轻创面炎症反应,促进ESCs迁移、增殖,促进烫伤前期EGF、VEGF、TGF-β、HIF-1α、整合素α3的高表达,同时促进烫伤后期整合素β1的高表达机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