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草地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及对近地面气候的反馈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q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气候变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对人类赖以生存的陆地生态系统产生了复杂而深远的影响。植被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准确认识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与反馈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对区域乃至全球的气候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其植被的生长对气候变化非常敏感。本研究首先分析了1982-2015年期间青藏高原的气候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终基于能量平衡模型,利用2003-2014年间的遥感和模拟气象数据量化了植被对气候变化的反馈。  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青藏高原地区在近30多年中总体呈增温趋势,但是1998年以后,增温的幅度显著减小,与全球增温停滞现象保持一致。增温的空间格局从“北快南慢”的模式转变为“北慢南快”。而且,最高温和最低温不同幅度的变化幅度导致气温日较差的变化趋势在1998年前后也发生了改变。从归因分析中发现:增温变缓的原因主要是由水汽和日照时长的变化引起的。  (2)青藏高原地区的增温存在显著的海拔梯度特征。但是增温变缓前后产生增温海拔梯度特征的原因分别是夜间增温和白天增温,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气候因子为日照时长。与此同时,植被的生物地球物理反馈也对增温的海拔梯度特征有促进作用。  (3)本研究采用多源数据发现青藏高原草地整体的物候在1982-2015年间的变化特征总体表现一致。温度和降水增加促进了返青期提前,但是增温变缓前后影响枯黄期的因素由降水转变为气温。  (4)本研究利用多源数据发现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度在1982-2015年间呈现增加趋势,但是增温变缓前的速率远大于之后的速率。最低温是控制青藏高原植被覆盖度增大的首要因子,而降水则会调节对温度影响植被覆盖度的强度。  (5)青藏高原草地植被对气温的生物地球物理反馈作用不容小视。青藏高原草地植被覆盖度对地表反照率、地表发射率、蒸散发以及地表空气动力学阻抗都有显著的驱动作用,从而对区域气温产生了负反馈效应。其中蒸散发是最主要的因素,其次为反照率,另外两者影响较小。植被对气温的反馈作用远小于大气对辐射强迫的影响所造成的气温变化。但我们依旧无法忽视植被对区域气温的反馈作用。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2009年我国银行业绩增长的势能不会改变,银行产业依然看好。当前,银行业的关键工作是顺应中国经济态势、产业和消费升级变化,全力做好贷款工作 The potential energy of Chi
铁电薄膜因其具有独特的电学、光学和光电子学性能, 在现代微电子、微机电系统、信息存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已经成为当前新型功能材料研究的热点之一。因此对于铁电薄膜的制备、结构及性能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对Si基Bi4Ti3O12(BTO)、Pb(ZrxTi1-x)O3(PZT)薄膜的Sol-Gel法制备工艺及铁电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并对于基于静态电滞回线的铁电电容模型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数学
云锦杜鹃(Rhododendron fortunei Lindl.)是观赏价值极高的乡土高山常绿杜鹃花种类之一,也是非常珍贵的育种资源。一直以来对乡土高山常绿杜鹃花的引种栽培是我国园艺界的难题。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最近几年来,我国的航海事业和海上石油的开发业务均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这些发展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导致了海面溢油事故的频繁发生,对海洋生态环境和世界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和破坏,因此对溢油的及时监测、识别和治理对大自然以及人类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遥感技术近年发展很快,人们可以利用这项崭新的技术对溢油进行监测和识别,其中合成孔径雷达(SAR)由于其全天时、全天候、覆盖面积大、实时性好等工作特性而在溢油监
地理信息系统(GIS)是计算机科学、地理学、空间科学、遥感测绘以及管理学等诸多学科和相关产业相融合的交叉学科。WebGIS以网络为平台,利用Internet的优势在Web上发布空间数据,为
斑马鱼作为一种脊椎动物,其器官发育与小鼠和人极为相近,已经作为一种新型模式动物得到广泛的应用。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工作,主要是利用Tol2转座子在斑马鱼中筛选与肝脏、胰腺
合成孔径雷达(Synthetic aperture radar,SAR)是一种高分辨率的微波成像雷达,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工作,有效地识别伪装等优势,已广泛应用于农业、军事和海洋等领域,有着广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