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中前期东南诸路禁军研究

来源 :四川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hcjw2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禁军是北宋用以“守京师,备征戍”的主力作战部队,围绕着禁军展开的诸多军事建置,是北宋军事制度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以目前学界关注相对较少的东南诸路禁军为切入点,以宋太祖到宋仁宗朝的时间脉络作为行文主线,对北宋中前期东南禁军之制的演进过程进行了逐一梳理。首先,宋太祖、太宗两朝属于东南禁军之制的探索时期,“收东南精兵”与“量屯禁兵驻泊东南”是这一时期东南军事建置的主要内容。自他路更戍而来、通常三年或两年一代的屯驻、驻泊禁军是宋初两朝宋廷用以维系东南区域社会稳定的主要守御力量。其次,宋真宗一朝属于东南禁军之制发生重大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东南地区的军制建设主要围绕着三个部分的内容展开:一是咸平年间东南地方禁军的初步组建;二是景德以后东南禁军地方化进程的短暂停滞;三是东南禁军在这一时期初步具备了可以独立承担地方平叛捕盗任务的能力。最后,宋仁宗朝属于东南禁军之制渐趋成型的时期。随着庆历年间“宣毅”禁军的广泛募置,宋初三朝以来东南禁军驻地范围有限、仅于要害处“量屯禁兵”的问题得以初步解决,就地募置、“营于本州”的地方禁军逐渐取代来自其他地区的屯驻、驻泊禁军成为守御东南的主力部队。但皇祐以后,侬智高事变的大规模爆发暴露出了东南地方统兵体制“政出多门”、“事权不专”的缺陷。这促使宋廷对东南、尤其是广南西路的统兵体制做出了一定调整,亦促成了宋廷在东南地区展开新一轮的地方禁军建置。经过这次整顿以后,东南地区的禁军之制开始逐步走向规范化,东南地方兵备大致实现了从“南方久不识兵”到“东南稍有备”的转变,至此,东南乃至全国的军制建设正式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通过对北宋前四朝东南禁军的相关问题进行逐一具体考察后,不难发现:对北宋中前期东南禁军之制演进过程的分析,必须要立足于太祖到仁宗四朝所面临的具体政治、军事形势。必须将东南禁军诸问题与北宋军事重心所在、且往往率先发生军制更革的西北地区对比、结合起来讨论,方能对东南地区禁军建置及军制演进形成更为确切清晰的认识。反之,对北宋前四朝东南禁军相关问题的讨论,在一定程度上亦可达到管中窥豹的效果。一方面,通过北宋中前期东南与西北两大区域之间禁军建置、军制调整的横向比较,可以丰富研究者对这一时期东南、西北区域关系及各自区域特性的认识。另一方面,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四朝宋廷对东南禁军之制做出的一系列调整,以及北宋军制在这四朝的总体演变趋势,也一定程度地反映了这一时期赵宋统治集团为巩固国家政权、为应对沿边军事形势变化,而在制度设计层面不断矫失为得的一系列尝试。通过这些尝试与调整,到真宗、仁宗朝时,赵宋国家制度已初步走出了宋初两朝“诸事草创”的局面,各方面制度建设大体成型。
其他文献
<正>作为旨在提高司法公信力的对策性研究,本文所持的论点是一目了然的。那就是作为国家司法权的承载者和行使者,法院除了为组织内部中公信要素的增加作出一贯的努力之外,更
会议
在本届博览会上,重庆海宇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下简称“海宇物业”)安排了10多个人员前来参加博览会,并给每位参会人员布置“作业”,要他们搜集各个展台值得学习的内容,听取主论坛
部队廉政教育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需要增强廉政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的问题。部队廉政教育要主动创新廉政教育理念,不断丰富廉政教育内容,积极探索廉政教育模式,健全廉政教育有效
在低渗透凝析气藏生产过程中,如何解除井筒附近凝析油析出与聚集对气井生产动态的负面影响一直是石油工作者关注的问题。通过实验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方法,对比分析了CO2、N2
总结了估算强夯置换深度的现有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根据收集的若干工程实例 ,建立了估算置换深度的两种经验公式 ,结果表明 :综合考虑夯能、锤径和土质条件的经验方法 ,能得
心肌梗死后心肌活性的诊断是为了评估患者心肌坏死的范围以及进行血运重建后梗死心肌功能恢复的可能性。MR作为心肌活性的诊断方法,日臻完善,最新的研究表明,由于时间和空间
矿业资源的不断开采,不可再生能源日益消耗,矿山开采逐步由浅部转向中深部。首要面临的问题就是高应力,地压情况复杂。随着深度的增加,矿体赋存条件变得越来越复杂,给安全回采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留矿采矿法和阶段矿房法对开采急倾斜矿脉具有很高的效率,但同时带来的问题也很突出,矿房开采结束后留下了大量的空区,为后续开采带来了极大地安全隐患。因此,合理的矿房回采顺序对矿山安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漂塘钨业漂塘矿区为
在特定海况和复杂海底地貌、地质情况下,如何将新开发的管道并入已建的海底输油气管道,以保证油气高效、安全地输送,是海底管道回接技术需要解决的问题。对短管尺寸水下测量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在全面追求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背景下,学困生的转化问题再次作为一个重要的教学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