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下π电子作用变化对碳基材料结构与性质影响的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824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氮原子都具有灵活多变的成键方式,能够形成结构和性质多变的单质材料与化合物,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碳基材料大家族,如石墨,石墨炔,石墨烯,碳纳米管,g-C3N4,金刚石等。石墨作为一种古老的sp2杂化键合结构的代表,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激发了科学界极大的研究热情。众所周知,石墨层内碳原子通过三个σ键结合呈六边形蜂窝网状结构,而垂直石墨层的pz轨道可与层内近邻碳原子形成离域π键,层间通过范德瓦尔斯力结合。通过调控石墨层间的π-π作用使轨道再次杂化能够有效地改变其电学、光学和力学性质。相比于石墨,sp2杂化键合的石墨相g-C3N4、碳纳米管等是近来人们研究的热点材料,它们具有不同于石墨的π电子分布,在催化、光学、力学等方面展现出优异的性能。通过压力探究这些材料体系中π-π相互作用、甚至使轨道再次杂化,能够深入认识其结构与性质,为构筑新的功能材料提供了理想的候选材料和丰富的来源。然而,目前相关方面的研究还较少,特别是利用高压调控g-C3N4体系中π-π相互作用与使碳纳米管成键类型发生转变获得新型碳基材料,仍然存在明显的不足。针对这一问题,本文对g-C3N4与单壁碳纳米管这两种材料开展了高压研究,得到如下结果:1.石墨相g-C3N4具有合适的能带结构,是优异的光催化制氢材料。g-C3N4材料少层化是提高材料比表面积、加速光生电子空穴对分离,进而提高其催化效率的重要途径。然而,目前制备少层碳氮材料的方法一般产量较低、工艺较为复杂。为此,我们发展了一步合成高质量少层g-C3N4材料的自剥离方法,利用三聚氰胺、尿素为前驱体,在密闭高温环境下烧结,分别获得两种催化效率较好的少层g-C3N4样品,标记为M-CN和U-CN。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光电流响应、模特肖特基曲线,发现M-CN导带底低于U-CN展现出更强的光氧化能力,而且M-CN光生电子空穴对更容易分离。M-CN相对U-CN催化效率提高20%,是体相g-C3N4的37倍。该结果为合成高效催化性质的少层碳氮材料提供了新途径。2.石墨相g-C3N4不仅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还是一种潜在的发光材料。常压下,g-C3N4发光与π-π(9)跃迁密切相关,通过压力调控π电子作用有望改变其电子结构以及荧光性质,进而能够深入认识其发光起源以及实现材料新的功能特性。因此我们对上述合成的少层g-C3N4样品展开了高压下结构与性质的研究,重点研究层间作用、π电子作用变化诱导的压致变色现象。研究发现,少层g-C3N4样品(FL-CN)在6 MPa压力下就出现了明显的荧光增强现象。通过紫外可见、红外光谱,表明材料中N-H…π作用增强,抑制了FL-CN非辐射跃迁,利用光电流谱图,发现压力提高了FL-CN光生电子空穴对复合效率,进而解释了其荧光增强机理。更高压力下,FL-CN荧光颜色能够从蓝色(434 nm)调控到黄色(550 nm),出现明显的压致变色现象。有趣的是,当压力高于3 GPa,层间压缩率明显降低,表现出比石墨更难压缩的性质,并伴随着出现明显的荧光强度降低、荧光峰宽化的现象。通过理论模拟,发现这是由层间滑移导致的异常变化。该结果表明层间相互作用在FL-CN光学性质中其主要作用,进一步揭示了其荧光机理。3.随着层数增加,体材料g-C3N4的层间作用有望展现出不同的压力响应与转变机制,因此,我们进一步展开了对体材料g-C3N4高压下能带结构与性质变化的研究。通过荧光光谱,发现体材料g-C3N4也出现了压致荧光增强现象,但增强压力提高至0.44 GPa。高压下,体材料g-C3N4荧光颜色还可以实现更大范围的调控,从蓝色到白色。分子动力学研究表明压力导致层间滑移进而使材料发生从间接带隙到直接带隙转变,因此体材料g-C3N4表现出不同于少层样品的荧光增强的机理。进一步分析其能带结构与态密度,发现层间滑移影响了g-C3N4中芳香环上氮和碳原子上的电子,特别是π电子的分布,这可能是导致材料发生带隙转变的原因。该结果为碳氮材料的能带工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该途径可以改善碳氮材料的光利用率,提高其光催化和光学性能。4.单壁碳纳米管可看成是由单层石墨烯卷曲而成的具有中空管状结构的sp2碳材料,不同于平面层状结构的石墨,管状结构中pz轨道通过重新杂化成sp3杂化轨道可使碳管间发生聚合,进而形成新的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碳结构,其结构与碳管直径、螺旋性密切相关,具有丰富的可调性。实验研究发现直接压缩碳纳米管确实可以获得能常压截获的sp3碳相,但其结构仍未确定。因此,我们利用相比于前人研究中更接近实验碳管直径的单壁碳纳米管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模拟方法,在高压下获得了4种硬度接近金刚石的新的sp3超硬碳结构,且其带隙可调,分布在2.6到5.2 e V之间。其中(19,0)碳管聚合而成的新碳结构(命名为K-Carbon)带隙只有金刚石的一半,而硬度媲美金刚石达83 GPa,是一种潜在的新型超硬多功能材料;前人实验报道冷压碳管获得的超硬碳相也可以用我们预测的Cco-C160解释。该新碳结构可通过(20,0)碳管聚合而成,展现出与实验更为吻合的XRD谱图,是实验超硬碳相的候选结构。该结果为构筑新型多功能超硬碳结构提供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在传统油气资源逐渐枯竭的当下,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清洁高效的未来能源日益受到世界各国重视,以低温高压为形成条件的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中主要赋存于陆域永久冻土带和海域深海沉积物中。海底天然气水合物分布广泛,然而已有的钻探结果显示海底天然气水合物无论是平面上还是垂向上均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分布特征,以“运”—流体运移条件和“聚”—沉积层储集条件为代表的水合物成藏要素控制着海底水合物的形成与富集成藏过程。
铀矿资源作为国家能源-战略型资源,是我国军工/军事、国防工业、能源开发及国民经济有序增长的重大需求之一。砂岩型铀矿是目前所有铀矿类型中最具开采潜力的铀矿床,表生铀元素伴随着岩石的剥蚀、水解及风化,铀元素迁移及富集成矿均需要较为特殊的盆地沉积条件及盆地构造背景,使得砂岩型铀矿在成矿过程呈现一定的空间选择性分布规律,在垂向空间分布上具有成层性、分带性等特征。因此,砂岩型铀矿垂向空间展布特点和分带特征对
多孔材料顾名思义,是一类具有一定数量和尺寸孔道结构的材料,其在自然界中就已广泛存在,例如木材,珊瑚礁,海绵,木炭等。随着工业的需要,越来越多具有独特性能的多孔材料被开发和制备出来,例如沸石分子筛,介孔氧化物,金属-有机骨架(MOFs,Metal-organic frameworks)材料,多孔有机框架材料(Porous organic frameworks,POFs)等。其中,沸石分子筛是由TO4
以二氧化硅为基质的发光复合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化学稳定性高、表面易于功能化等优点,在生物成像,化学传感、光电子器件制造、防伪技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价值。然而,目前发光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存在着制备过程复杂、发光物质负载效率低、光稳定性差、发光量子产率低等问题。本论文基于原位合成策略,制备了一系列具有优良发光性质和光稳定性的二氧化硅基复合材料,研究其发光机制,并探索了这些材料在细胞成像、荧光防伪、
21世纪的一个重大挑战是开发新型轻质高强韧结构材料,以满足空天、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应用。金属/陶瓷复合材料由于兼具金属的塑韧性和陶瓷的高刚度、高强度等优点是最理想的材料之一。然而,受材料、结构和工艺等多重因素影响,制备高性能复合材料需解决以下三方面问题:一是传统的金属基复合材料多以均匀复合为特征,不利于发挥组分之间的协同耦合响应机制;二是由于传统设计方法和制备工艺的约束,导致材料制造困难;三是缺乏
热活化延迟荧光(TADF)材料由于能够在不利用第八副族贵重金属(铱、铂等)的前提下实现理论上100%的内量子效率,所以被看作是第三代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的核心材料。目前,基于TADF材料的电致发光器件在全光色范围内的最大外量子效率(EQE)都超过了25%,在蓝、绿两种光色下的EQE更是超过了30%,但还是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深红光材料的发展还落后于蓝、绿光材料。其次,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
人类文明的发展离不开材料科学的进步。如今的人类社会正处于信息时代,材料科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单晶硅材料的制备和加工技术的产生,促进了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半导体化合物的崛起,推动了微电子和光电子领域的进步;高温高强度结构材料的突破,打开了宇航工业的大门。可以看出,材料科学是高新技术发展的基础,是一个国家工业和科技实力的重要体现。在众多材料中,纳米材料作为一种具有独特物理、化学性质的材料,逐渐广泛地
活性铝合金块体材料以能量载体形式,可以在水解条件下呈现出多样化的释氢特性,被视为一种极具应用潜力的在线供氢材料。本文针对低熔点相活化富铝合金的产氢特性,考察Al含量高达90 wt%及以上的合金中成分设计对合金物相、微观结构、组分分布及热效应温度等若干可调性质的影响机制及其对水解释氢性能的作用规律,目标是开发出具有高能量转化率和平稳释氢速率特性的高能量密度铝合金块体制氢材料。(1)通过成分设计得到I
广视角、自发光、低功耗、快响应等优异的性能使得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OLEDs)成为了未来显示技术中最具有竞争力的选择之一,其在商业领域的巨大应用潜力已经被渐渐激发。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各个发光颜色的OLEDs都已经取得了成功。开发高效OLEDs的最基本出发点是获得高的器件内量子效率(Internal quantum efficiency,IQE
目前,已有研究指出纳米颗粒可以显著提高铸造铝合金的强塑性,并且与微米颗粒相比具有更好的强韧化效果。因此,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但高含量纳米颗粒存在易团聚难分散的瓶颈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纳米颗粒强化效果降低,甚至起到恶化作用,进而限制了纳米颗粒增强铝基复合材料的应用。塑性变形能够有效的改善纳米颗粒分布,并且变形量越大,效果越显著。冷轧工艺是工业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