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2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一直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和封锁,尽管经历了新经济政策的休生养息,苏联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国家工业化,获得经济独立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农业集体化运动得以展开。中国的合作化、集体化过程深受苏联模式集体化影响,四十多年的农村改革改变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经营结构,基本确立了农民家庭的经营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2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一直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威胁和封锁,尽管经历了新经济政策的休生养息,苏联依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大国,实现国家工业化,获得经济独立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任务,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农业集体化运动得以展开。中国的合作化、集体化过程深受苏联模式集体化影响,四十多年的农村改革改变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经营结构,基本确立了农民家庭的经营主体地位,在这一过程中我国依然尝试在农业经营的技术、服务、金融等不同环节进行专业合作。2016年1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以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以史为鉴,可知兴替,重新探究苏联集体化的成就与缺陷,及其政策和思想原因,成为当代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理论任务。由于当时苏联农业的发展与工业现代化目标不匹配,斯大林提出将农民全部联合起来,发挥农业集体化的优势,提高农业商品粮食的生产率,发展现代化农业。因此,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掀起了农业全盘集体化的浪潮。斯大林将农村公社替代为集体农庄,土地和生产资料收归国有,以集体的耕种为基础,利用机械化设备来提高集体农庄的农业生产效率。国家对农产品收购实施义务交售制,通过工农业价格“剪刀差”的方式积累更多的资金来推进苏联工业现代化的发展。文章通过分析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政策变动及其理论前提,梳理其成效和问题,试图对这一过程进行科学评价。农业集体化变革,是苏联对传统农业制度和经营模式的社会主义改造,缓解了工业发展中资本缺乏的矛盾,推动了国家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但与此同时,这场集体化变革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集体化过程违背经济发展规律,与当时农业生产力水平不适应;高速度的农业集体化过程中存在强制和粗暴的现象,违背了列宁所说的改造小农坚持自愿的原则;工农业“剪刀差”的方式影响农业的经济发展,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农业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其中最本质的问题就在于没有确定劳动者的社会主体地位,否认劳动者个人劳动力所有权和生产资料所有权,抑制了劳动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其他文献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特征就是区域集聚性,而湾区基本都是所在国的主要集聚地,是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极和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环渤海是我国三大湾区之一,也是三大经济区之一,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环渤海湾区将继续强化其在我国北方产业升级和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领先地位。与此同时,环渤海地区建设用地空间快速扩张,耕地资源被大量占用,后备土地资源匮乏,生态用地日益破碎化,国土空间开发失序,人地矛盾凸显,亟须通过土
城市蔓延现象作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相伴而生的问题近年来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河北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的战略区域之一,经济活力强、人口密度大、工业基础雄厚,承担着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在区域协同发展的战略背景之下,探究河北省各地区的城市蔓延影响机制对于其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和现实意义。以往的研究中多有关于城市蔓延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探讨,鲜有涉及对高
党的十八大为我国指引了新的发展方向,在十八大召开之后,我国开始迈向“强起来”的发展进程,面对世界经济状况萎靡以及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变慢的发展趋势,为了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重视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己成为当务之急。公共投资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式不容忽视,在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我国经济发展需要依靠公共投资的支持,但是伴随着公共投资规模的不断提升,其弊端逐渐显露出来,公共投资在为经济发展注入活力的同
当前中国在加快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正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的基本国情表明,农业农村仍是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农民增收是促进城乡共同富裕的关键,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为此,中国正在深入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发展,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进程。河北省作为中国乡村人口和农业大省以及13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在稳定农业基本盘、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方面占有十分重
人类步入21世纪以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而愈加频繁,人类面临的非传统安全威胁愈加多元。发生于2019年末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目前为止仍处于不断的反复中,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阻力,迫切需要全球各国同心协力,共同战役。疫情之下,寰球同此凉热。新冠病毒具有适应力强、潜伏期长、传染速度快等特征,短期内便蔓延至全球各地,对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带来巨大的冲击,严重
河北省作为一个工业大省,化石能源消耗产生的大量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会对生态环境、人群健康产生影响。当前,河北省的大气污染治理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性成效,但仍面临落实碳减排和接续推进大气污染物减排的双重压力。探究河北省大气污染物与二氧化碳的协同减排影响因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河北省的“减污降碳”为落脚点,基于IPCC2006碳排放因子法计算得到的河北省碳排放量和统计年鉴数据中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量
95后基层公务员的职业认同对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加强新时代公务员队伍建设有着重要意义。95后青年具有与其他公务员群体不同的特质,进入基层政府工作后,可能产生一些不适应的情形。本文以河北省B市95后基层公务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四个个案的访谈与观察,发现B市95后基层公务员存在职业认同不稳定、工作压力大等问题。汇总访谈结果,结合95后青年特点和相关文献,从公共服务志向、工作压力、组织支
当前,我国正处由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科技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二者协调发展对于区域高质量发展尤为关键。然而京津冀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不协调问题严重制约区域高质量发展,由此迫切需要推动三地发展方式转变和创新驱动转型。区域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相互促进,对于推动地区经济转型发展、培育区域增长新动能具有关键性作用。因此开展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与
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影响是社会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随着我国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各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市场作用和政府引导下,形成了差异化的集聚形式,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也在不断变化。那么在经济转型的关键阶段,不同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模式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不同的区位条件下,产业集聚的创新效应的差异性如何?区域外部集聚环境能否调节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因此,本文从
湿地与海洋和森林并称为地球三大生态系统,享有“地球之肾”、“生物超市”等美誉。湿地生态旅游作为一种低碳、绿色的旅游方式,在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与湿地生态旅游社会经济效应强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白洋淀湿地为京津冀地区提供着重要的生态服务,然而白洋淀湿地旅游业的发展引发了一系列污染。近年来,虽然河北省不断加大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力度,雄安新区的设立也为白洋淀环境改善带来了机遇,但旅游活动中存在水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