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蓝莓属杜鹃花科越橘属植物,为浅根系植物,没有大的主根,根系纤细且不发达。大部分的杜鹃花科植物根系在自然条件下都能形成一类特殊的内生菌根即杜鹃花类菌根,也称为欧石楠类菌根(Ericoid mycorrhizas, ERM),它对促进植物营养吸收、增强植物抗逆性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基于蓝莓菌根的重要性,本研究对菌根真菌对蓝莓的侵染状态、解磷及促生能力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分析菌根真菌在蓝莓根际的定殖情况,为进一步开发蓝莓菌根真菌资源奠定基础。主要结果如下:利用锥虫蓝染色压片和冰冻切片技术对自然条件下的蓝莓菌根的侵染特点和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实验结果表明:在表皮、皮层、中柱中都有真菌的侵染,其中中柱真菌的侵染最多,而表皮的侵染较少。蓝莓菌根的侵染部位大多出现在颜色略显黄棕色的根段上,靠近根尖部位的根段侵染率较低,而在新长出的幼嫩根段上几乎没有菌丝侵染。大兴安岭地区的野生蓝莓菌根真菌侵染率为54.6%。对获得的蓝莓菌根真菌的解磷能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7个属的真菌都有不同程度的解磷能力。从其中挑选了两株解磷能力较强的真菌,对它们的解磷机理进行进一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接种解磷真菌的培养基中,无机磷含量以及菌体中酸性磷酸酶含量增速最快的点都出现在144h,此时菌体分泌了大量酸性磷酸酶来分解培养基中的无机磷。从野生蓝莓组织上选取幼嫩的茎,利用组织培养方法繁育出无菌蓝莓植株,再对蓝莓植株进行菌根真菌回接实验。菌根真菌与蓝莓共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大部分菌根真菌对蓝莓幼苗的生长具有促进作用。显微结构观察显示,随着时间的增长,菌根真菌侵染率逐渐增加,共培养三个月后侵染率可达70%。接种菌根真菌的植物叶片中氮、磷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都要高于未接种的对照组。提取菌根真菌与蓝莓共培养土样的总DNA,利用含有GC夹的引物进行PCR扩增,对PCR产物进行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分析,结果显示菌根真菌已在蓝莓根部定殖;此外,接种的菌根真菌可能已成为土壤中的优势菌群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