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位是大型建筑在营建过程中经过规划、使其带有一定方向性的现象。它萌芽在仰韶文化时期,形成于龙山文化时期,发展于夏商时期。考古发现大量的史前夏商时期建筑遗存,为研究这个时期的正位现象奠定了坚实基础。本文依据考古发现材料,结合文献学、地理学、天文学有关研究成果,在对史前夏商时期建筑遗存系统搜集梳理的基础上,甄别出其中带有正位现象的建筑,并对其进行分类研究,探讨其阶段性,分析其出现的原因与目的及其背后所蕴含的精神思想、宗教意识等问题。全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绪论。首先对“史前夏商”、“建筑遗存”、“正位现象”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分析学术界对正位现象的研究历史和现状,提出本文的研究目的、意义和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是建筑遗存中正位现象的发现与确认。系统分析一些史前夏商时期的大型聚落遗址及墓葬的方向,认为多数建筑并不是随意、杂乱无章的设置建筑方向而是带有一定的指向性,即史前夏商建筑较普遍的存在着正位现象。第三章是有关正位现象的分类。依据参照对象分为自然物正位和主观意识正位两大类。其中自然物正位又可分为太阳和山川地形两小类,主观意识正位也可分为尊崇方位和权力观念两小类。太阳周而复始运动的自然规律给先民们提供了最初的方向观,先民们在营建建筑物时刻意使方向朝向太阳运动的方向。山川地形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物的分布,先民们要在建筑物的营建上迎合地形地势以获得足够的生存空间。在主观意识下,正位现象突破了原来的基本含义,被赋予精神层面的表达,尊崇方位、权力观念即是体现。尊崇某一方位使得该族群在建筑物朝向上突出表现在一致性,在权力观念的作用下,一些代表着权力的客观对象犹如聚光点,使得本聚落内建筑物朝向此地。第四章是正位现象的阶段性划分。大致可分为三大阶段:仰韶文化时期、龙山文化时期、夏商时期及其以后。仰韶文化时期是萌芽期,存在正位现象的建筑数量少,尚未普遍流行;龙山文化时期正位现象形成,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运用的层面广泛;二是方向的精确度提高;三是出现的普及率提高。夏商时期正位现象得到发展,表现在对方向要求更加严苛、上升到精神层面、备受统治者重视等三个方面。第五章是对正位现象出现的原因和目的进行分析。认为正位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客观因素上自然环境险峻、生存条件恶劣,驱使着先民们对居址进行选址并对方向进行判定;主观因素上缺乏科学知识、对自然事物崇拜、不忘先祖也促进着正位现象的发展。正位现象出现的目的可分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两方面。在物质生活上,正位现象可以优化生存条件,提高聚落安全系数;在精神生活上,正位现象则能慰藉惶恐的心灵和尊祖敬宗。第六章是结语。对全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总结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