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作之一,《道德经》在翻译界掀起了一股经久不衰的翻译浪潮。其中仅英文译本就多达两百多部。由于古代汉语和现代英语迥然相异、中西方文化大相径庭、且源文本艰深难懂、各家注疏观点不一、中文版本繁杂多样,译者在翻译这部经典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如依据本的选择,对原文中“借词”,“一词多意”以及句法模糊等现象的处理。由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不同,加上他们自身的专业能力有所差别,而且其哲学理念也不尽相同,所以他们对于这些问题常常会采取不同的策略。 鉴于《道德经》的译文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首先对《道德经》进行简要介绍;然后结合功能目的理论、意识形态决定论、文化翻译观、诠释学理论、功能对等以及形式对等理论,主要对十九个影响较大的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分别从语言和文化的角度探讨了以上问题以及译者对这些问题所采取的策略。最后本文得出结论:《道德经》的翻译其实是一种对源文本的诠释;它在不同的时期对于不同的译者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所以不可能存在真正的“定译本”;出于不同的目的,译者在翻译时往往会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而不同的策略又会对译本产生不同的影响,因此译者要想创造出更好的译本,最好在着手翻译之前,阐明他们的翻译目的,定位好译本所要面向的读者,尽可能多地了解《道德经》的相关知识并对比分析现有的《道德经》译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