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城市广场文艺活动的文化研究——以吉首市为讨论对象

来源 :吉首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aoyuemengxiang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市民日常生活空间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城市广场承载着人们日常生活中纷繁多彩的文艺活动。它在承受着人们变幻莫测的日常生活的影响时,也反过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文章在文艺学的学科背景下,探讨当代城市广场文艺活动的文化属性,并以吉首市为讨论对象。吉首市位于湖南省西部,是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一个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受地理环境、社会文化、历史条件、地域特色以及民俗、宗教等复杂因素的影响,吉首市广场文艺活动的构成要素富有浓郁的地域性和民族性,其以少数民族为主的活动主体,依山而建的活动场地以及兼具继承性与变异性的活动内容是吉首市广场文艺活动无法被复制的特点。根据广场文艺活动主要组织者的不同,笔者将整个城市广场文艺活动分为民间自发的广场文艺活动和政府组织的广场文艺活动;并分别阐释了这两类广场文艺活动在民众日常生活中各自发挥的功能。民间自发的广场文艺活动的功能主要突显在休闲、健身和交往的功能上;相比之下,教化、经济和政治功能则是政府组织的广场文艺活动在功能上的集中体现。最后,通过上述理论结合实例和调查数据的分析,笔者将理论研究引入当代城市广场文艺活动的实例分析中,从多元文化的交融、日常生活审美化以及景观呈现三个方面阐释城市广场文艺活动的审美表征。多元文化的交融主要体现在广场上地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民间文化与官方文化之间的相互对抗、相互排斥、相互吸引、相互融合。在消费社会中,广场文艺活动作为一种基本的精神生活成为大众所需,于是,这种大众化的审美对象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线,不仅带来了日常生活的狂欢,还扩展了审美空间、丰富了审美内容。活动中独特的场所精神、活动所带来的身体解放以及活动主体的被凝视,使得广场文艺活动本身作为一种景观,一种审美而存在。最后,文章通过以上审美表征揭示出当代城市广场文艺活动的繁荣发展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利于促进个体意识的觉醒和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其他文献
中国网络文学蓬勃发展十余年,小说类型化发展是其中的一个突出特点,这符合网络时代的文学大众化和多元化趋势,目前类型小说是文学研究和批评的热点问题。同人小说是新兴的文学形
绘画和文学这两种不同门类的艺术,长期以来不仅仅是在各自的领域发展,同时也不断地在创作手法上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绘画对于文学创作特别是修辞学一直产生着一定程度的影响
上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第三次怀旧思潮的来临,中国内地怀旧电影创作也进入了高峰期。不管是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阳光灿烂的日子》、《我的父亲母亲》、
最早的手机游戏出现于1997年,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随着手机终端和移动通信网络的不断进步,手机游戏也正在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过程。手机游戏业务呈现快速增长的势头,成为一座名
文学作为语言艺术,自古就与旅游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方面文因景生,作家在优美景观的刺激下,可以产生优秀的文学作品;另一方面特定景观因文学作品的传播而增加了知名度。优秀的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