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避灾减灾、减贫脱贫、建设生态环境和发展社会经济,2011年陕西省政府实施陕南移民搬迁工程,目的是保障居民生存安全、改善人居环境和推动城镇化发展。移民搬迁安置工程实施五年以来,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许多问题逐渐凸显,生态承载论证不足、人口再分布不协调,产业支撑带动不足、人与资源矛盾突出,移民需求关注不足、社会网络难以建立,城乡统筹选址不足、缺乏适宜性营建模式。论文在借鉴国内外移民搬迁安置实践的经验和对现状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试图探求安康移民搬迁安置区营建的适宜理论与方法体系,指导移民搬迁安置区的建设,也为其他类似区域的移民搬迁安置工程提供启示和借鉴。论文以新型城镇化内涵为研究视角,试图探求适宜于安康的环境条件、可行性强的移民搬迁安置区营建模式与策略,从区域和个体层面引导移民搬迁安置区的合理营建。以新型城镇化内涵为主旨,通过“解读本底、总结现状、分析机制、构建模式、提出策略、评价反馈”六个方面逐步推进的研究框架。首先,从自然生态、经济发展、社会人文和空间营建四个方面对移民搬迁安置区营建的环境本底进行解读,明确移民搬迁安置区营建的约束条件。其次,通过对安康2011-2015年移民搬迁安置区营建的目标、工作框架、类型、生态恢复与营建、产业支撑与资源利用、社会网络与社会管理保障及空间营建的梳理,总结了当前营建的成效、归纳了营建存在的问题。随后,针对营建存在的问题、移民的需求以及新型城镇化内涵要旨,明确安康移民搬迁安置区营建的特征,并围绕营建目标、影响因素作用机制、营建路径三个方面,通过借鉴相关理论,建立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安康移民搬迁安置区营建模式的研究框架,完成由问题到方法的转化。进而,从区域和移民搬迁安置区两个尺度层面提出营建策略,区域尺度下侧重人口再分布的合理调控基础上的移民搬迁安置区选址,提出市域、县域两个层面的综合选址方法;移民搬迁安置区尺度下侧重营建的可操作性,通过“基本单元”的研究合理确定移民搬迁安置区的规模,针对移民搬迁安置区营建中生态自然、社会人文与空间三个层面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营建策略与实施原则。最后,建立涵盖目标、过程、结果的PPR评价体系,衡量目标实现度、营建过程合理性以及营建造成的影响,并应用于现状评价实证反馈。本文通过对安康移民搬迁安置区营建本底、现状、营建模式及策略的系统性研究,建立了移民搬迁安置区自区域至个体的选址方法体系,提出了移民搬迁安置区基本单元的概念及其适宜规模的确定方法,建立了移民搬迁安置区的PPR评价体系;在理论层面上对既有移民理论的系统整合、完善移民搬迁安置区营建理论研究体系框架;实践层面上为安康移民搬迁安置区建设政策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也为其他类似区域移民搬迁安置区的建设提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