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蔬菜等农产品的质量安全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菜农使用违禁农药,不规范使用农药行为导致的农药残留等问题引发了严重的社会问题。改变菜农使用农药行为,提高菜农科学使用农药水平,有利于降低农药残留,减少施药对土壤和水质的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心理变量是行为改变的重要因素,但以往的研究往往忽略这一视角。本研究尝试按照行为经济学的研究范式,从菜农使用农药决策过程的信息获取、锚定调整这两个重要阶段出发,探讨并验证菜农使用农药行为转变的作用机理,剖析信息能力、锚定调整对菜农使用农药行为转变的影响。本研究共分七章,核心章节为第三章至第六章,主要研究内容可概括为两个部分:(一)理论分析。首先通过心理学动机理论对菜农使用农药行为转变动机进行分析,其次通过高级微观经济理论和演化博弈论对菜农使用农药行为转变进行经济学解释,最后根据信息科学中的全信息理论、心理学中的锚定调整模型和行为经济学中的经典理论揭示菜农使用农药行为转变的机理。(二)经验分析。根据山东省潍坊市、淄博市、东营市、烟台市、青岛市、日照市和莱芜市306户菜农的调研数据,本研究首先从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认知、信息获取、信息使用和信息来源和渠道几个方面对菜农的信息能力水平进行测度,并通过有序回归得到显著影响因素;其次,对菜农的认知锚定和认知调整进行分析,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了信息能力对菜农认知调整、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等心理变量的影响;最后,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菜农使用农药行为转变机理进行验证。本研究的主要发现:第一,菜农的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认知、信息获取、信息使用水平较高,培训经历是主要的显著影响因素。菜农的信息来源和渠道单一且主要以传统渠道为主;菜农对农药相关信息的获取来源和渠道主要是通过销售人员的介绍,对于选择何种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主要是凭自我经验;种植年限越长,菜农越倾向于凭自我经验而不是采用其它渠道,培训经历作为年龄和信息渠道选择的一个混淆变量影响了菜农的信息渠道选择。第二,菜农在农药购买量、购买地点、农药使用间隔期和农药使用后的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认知锚定程度较高;受外界信息的影响,菜农对农药残留、农药残留对健康和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认知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培训经历对菜农的认知锚定首先有调整作用,之后又有强化作用。从信息能力对菜农锚定调整的影响看,菜农信息能力对认知调整、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等心理变量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信息获取因子起作用,菜农信息能力水平的提高对认知调整程度、主观规范程度和知觉行为控制程度都有正向的显著影响。第三,信息能力对菜农使用农药行为转变的影响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信息能力通过信息使用因子对菜农使用农药行为转变产生直接影响;信息获取因子通过认知调整和主观规范对菜农的农药使用行为产生间接影响,没有通过知觉行为控制间接对菜农使用农药行为产生影响;培训经历作为调节变量对信息能力影响菜农使用农药行为转变的路径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第一,研究视角上:本研究验证了菜农使用农药行为的转变机理不是单单对菜农使用农药行为的研究,只有菜农使用农药行为发生了转变,才能从蔬菜的生产源头保障蔬菜的质量安全。第二,研究内容上:(1)基于信息科学中的全信息理论对菜农的信息意识、信息需求、信息认知、信息获取和信息使用水平进行了测算;(2)基于心理学的锚定心理模型和锚定调整模型对信息能力影响菜农锚定调整的作用机理进行了验证;(3)从三方面验证了信息能力影响菜农使用农药行为转变的部分中介效应,即信息能力通过认知调整对菜农使用农药行为转变的影响、信息能力通过认知调整、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对菜农使用农药行为转变的影响和培训经历对信息能力通过认知调整影响菜农使用农药行为转变起到调节变量的作用。第三,研究范式上:本研究基于行为经济学研究范式,将信息科学、心理学相关理论引入到对菜农使用农药行为转变的分析中,细致刻划了信息能力、锚定调整对菜农使用农药行为转变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