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蒙古地处祖国北疆,与蒙古国边界线长达3103公里,双边目前有10个互通口岸,自治区政府一直重视口岸的开发建设,2013年自治区党委审时度势,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开发开放经济带”的发展定位。2014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明确要求,要通过扩大开放促进改革发展,发展口岸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同俄罗斯、蒙古国合作机制,深化各领域合作,把内蒙古建成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如何实现对外的互联互通贸易往来,口岸是双边贸易发展的桥梁,物流基础设施是双边贸易发展的基础,如何形成一个合理的、有利于双边发展、贸易往来的口岸体系,打造出可以满足双边贸易往来需求的物流基础设施,是当前需要解决问题。当前内蒙古对蒙古国口岸经济发展整体滞后,但是不管是目前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发展形势,还是双边的资源、文化、产业等都非常有利于双边经济的互利合作,口岸的开发和建设能够促进腹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带动边境地区的经济繁荣和社会稳定已经是国际的共识,而如何构建出一个合理的口岸体系,完善物流基础设施功能,是双边口岸经济发展的基础。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学者和技术人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借助地缘经济理论、增长极理论、产业集聚理论,充分发挥内蒙古的地缘区位优势,利用内蒙古目前口岸产业的特点,并根据各个不同口岸的贸易量和服务深度的需求,利用层次分析法、文献分析法、实地调研发等方法,评估出一个新的口岸体系,打造一种全新的口岸产业集聚地,并以此作为新的增长极,通过完善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功能,带动口岸所在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形成一个全新的重点突出、结构合理、辐射面广、互相协作的口岸体系,真正实现将内蒙古打造成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沿边开放经济带的目标。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第一,系统性的研究。本文将我国对蒙古国口岸这一特殊口岸区域作为一个系统进行优化研究,丰富了学术界关于我国对蒙古国边境口岸体系的学术研究成果。第二,创新的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对我国对蒙古国口岸物流节点的重要度进行测试,为我国对蒙古国口岸体系建设提供依据,为重点物流节点城市的物流基础设施提供了参考。第三,将口岸体系与物流基础设施两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而不是单独分开论述,加强了口岸中体系建设与物流基础设施的研究的深度和关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