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雷公山苗族文化与森林生态耦合研究

来源 :贵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ji23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资源,伴随着人们与森林的实践互动形成了与森林资源有关的民族森林文化。这些民族森林文化是生活在林域环境中的民族认识、利用和维护森林资源的成果总和,对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作用。目前,随着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管理策略从以执法为主向以社区为基础的转变,地方民族的传统森林文化在社区森林管理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的价值引起了人们关注。在贵州省实施“大生态”战略(生物多样性保护)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本文以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苗族森林文化与森林生态为研究对象,运用关键人物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生态学样方法、社会统计分析法等,对苗族森林文化的类型与特征、苗族森林文化与森林生态的耦合关系及其作用机理、苗族森林文化与自然保护区的关系等进行探究,并设计了基于苗族森林文化的自然保护区管理的理论模型,其目标在于为民族文化与自然生态的良性耦合互动提供技术支撑,从而促进苗族文化的传承发展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实现林区民族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雷公山苗族森林文化呈现在物质(伐木、混农林生产模式、牧猎、采集、服饰-蜡染等)、精神(宗教信仰、生态伦理、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等)、制度技术(榔规及村规民约、育林乡土知识等)等三个层面13个类型;雷公山苗族森林文化具有明显的生态性特征;定量研究表明,雷公山苗族森林文化又呈现多样性特征,主要体现在α多样性(Simpson指数))和β多样性性(Whittaker指数)两个维度。其中,α多样性指数为0.81,呈现出较高的多样性,体现了雷公山苗寨传统森林文化的丰富性;β多样性指数为0.52,海拔高度在1000 m以下范围内的苗寨间森林文化的异质性相对较高,海拔在1300 m以上的苗寨传统森林文化的同质性较高,这表明苗族森林文化分布相对分散、空间分布具有不连续性的特征。苗族森林文化所具有的生态性、多样性等特征是当地苗族与森林生态环境相互融合适应的结果。(2)雷公山苗族森林文化演变与当地森林生态(森林健康)间存在着密切的耦合关系,在1940-2018年间的大部分时间都处于优质耦合状态,符合民族文化是与自然不断“偏离-回归”中耦合运行的观点和民族文化的生物性建构与社会性建构理论。苗族森林文化与当地森林生态的耦合协调度指数在1940--2018年间呈现出先下降而后上升的趋势,在1960年代耦合度指数为最低,两者处于磨合耦合阶段,呈现出不耦合的“苗头”,两者的耦合度与耦合协调度大体呈现一致的变化特征,这主要受外部环境或力量的介入、国家林业政策的频繁变动、时代的发展对传统文化冲击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加强对苗族森林文化的尊重与文化行为实践的重视,不仅利于苗族森林文化传承发展,还可保障苗族森林文化与森林生态的优质耦合及其协调发展。(3)雷公山苗族森林文化与森林生态的耦合关系,实质反映了人与地耦合系统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和基于问卷调查的排序估计法分析发现,影响苗族森林文化与森林生态系统耦合的主要文化驱动因子是村规民约和宗教信仰。雷公山苗族村规民约中,与生物多样性资源管理有关的条款占到43.78%,从内容上来看,村规民约中对滥伐树木、放火烧山等破坏森林的行为给予极为严厉的惩治,村规民约对森林防火、树种多样性保护发挥着至关重要作用,这体现了村规民约在保护森林资源方面具有的实效性和可操作性,从而使村规民约发挥了重要的弥补性作用。宗教信仰是苗族社群生态伦理意识的核心内容与反映,其呈现在风水林、风景林、护寨林等信仰林的管理上,通过一定的宗教禁忌或举行宗教仪式活动进一步强化了社区居民对森林的敬畏与爱护行为。苗寨周边的信仰林与非信仰林(集体林、私有承包林)在群落结构和乔木物种多样性等两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信仰林的物种最为丰富。另外,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有利于信仰林与非信仰林物种的多样性。这体现了宗教信仰对当地森林生物物种多样性保护及其对森林生态功能的价值。(4)雷公山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从民族文化的视角看,保护区发展的历程是保护区工作者与当地苗族居民在苗族文化上“冲突--调适--对话--协商”的过程,雷公山保护区的管理体现了保护区工作者对苗族森林文化认知中的“我者文化”与“他者文化”不断交融互补的过程。(5)提出了基于苗族森林文化的自然保护区管理模型。主张森林资源及其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是建立在对当地苗族隔离的“自我式管理”,而是动员保护区的一切力量,在尊重与认可当地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程度的“人为干扰”,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生物性建构与社会性建构的动态耦合,从而实现苗族森林文化与森林生态的良性耦合协调发展。基于苗族文化的自然区保护管理模型的构建,是在探究苗族森林文化与森林生态耦合关系的基础上,对雷公山苗族文化与当地森林生态的关键链接点(行为活动集)进行有效干预。该管理模型是以森林保护和苗族森林文化传承发展为目标的生态管理理论范式探讨和实践探索指南。该管理模型的实施需要推进一体化的自然保护区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保护区管理者对苗族森林文化的学习与认知、强化自然保护区的社区共管模式等外部条件的保障得以实现。
其他文献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市场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智能手机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高性能的手机芯片,智能手机强大的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便利。然而,高功耗和手机表面过热的问题仍然阻碍着未来高性能芯片的设计,并且严重限制了手机用户的满意程度。因此,智能手机的设计需要以协调的方式来平衡智能手机的性能、表面温度和手机功耗,以便提高手机用户的满意度。智能手机的设计应
小贯小绿叶蝉Empoasca onukii(Matsuda)(即“假眼小绿叶蝉”)是茶树上最重要的害虫之一。由于该虫寄主广泛、适应能力强、每年发生代数多等特点,给茶叶生产造成巨大损失。目前,生产上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但化学药剂的不合理的滥用,导致其抗药性不断升高。噻虫嗪是一种烟碱类杀虫剂,具有触杀、内吸、胃毒活性,且杀虫谱广,是防治小贯小绿叶蝉的主要化学药剂。已有的研究表明,小贯
钛基复合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高温性能优良等特点能满足航天飞行器和新型汽车结构件对于轻量化与高强度的需求。但是传统的钛基复合材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随着增强体含量增加,强度大幅提高,而塑性会显著下降,还有增强体的体积分数较大。传统钛基体复合材料还存在热电性能差难以适应新型航空航天领域对材料功能性能的要求。石墨烯具有卓越的机械性能、良好的导电性能和导热性能被视为可替代传统增强体的较好选择。本文以
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属于外来入侵害虫,其寄主广泛,自传入我国以来,在多地暴发成灾。黄胸蓟马Thrips hawaiiensis属于本地栖花害虫,寄主同样较广,在沿海地区芒果上危害严重,近年在多地有其危害的报道。两者在许多植物上具有相似的生态位,尤为喜好危害花卉寄主,且不同花卉上两者具有不同的种群优势,表现出不同的寄主适应性。本文通过田间蓟马嗜食性调查、室内不
水稻条纹叶枯病是由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引起的水稻病毒病。水稻感染RSV会呈现出叶片黄化、条纹甚至枯死,给粮食生产带来巨大损失。RSV在田间由灰飞虱传播侵染水稻,实验条件下可经摩擦接种侵染茄科作物本氏烟。寻找调控RSV侵染植物的寄主因子对于开发水稻条纹叶枯病防治新策略至关重要。本研究采用光合速率检测技术和叶绿素荧光检测技术分析了RSV侵染本氏烟前后植物叶片CO2
高层钢网格盒式筒中筒混合结构将钢网格盒式单筒结构与混凝土芯筒进行组合,使得两种结构形式协同受力,钢筋混凝土芯筒作为公共服务性区域设置在建筑中部,建筑外围布置钢网格式墙,芯筒和外部网格墙采用钢空腹夹层板水平搭接。本文分别对高层钢网格盒式筒中筒混合结构竖向承重体系—钢网格式墙架、水平承重体系—钢空腹夹层板以及整体结构抗震性能分别进行计算分析,最后结合某大跨度空腹夹层板楼盖工程实例,提出适合高层钢网格盒
建筑在人类社会的生产和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用地逐趋紧张,使得建筑向空中发展成为必然,因此高层建筑的兴建是一种社会需求。高层建筑结构的发展与新材料的应用、结构理论及技术的发展、施工方法的革新是密不可分的。磷石膏-混凝土组合盒式结构是由钢筋混凝土空腹夹层板、磷石膏-混凝土网格式框架组合墙及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共同组成,其中内筒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外筒采用磷石膏
非瞬时脉冲微分系统综合物理原理和统计回归两种建模方式,使用微分方程和代数方程建模,在病虫害防治、药剂动力学和工程控制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对非瞬时脉冲微分系统可控性和最优控制问题研究的基础上,人们还期望设计有效的学习控制策略,使在有限时间区间内反复运行的受控系统输出能跟踪上预定轨迹,为此必须研究非瞬时脉冲微分系统的有限时间完全跟踪控制。本文运用算子半群理论、集值映射理论、非紧性测度理论、分数阶微
控制纳米辐射体及其系统表/界面的荧光能够有效地增加它的界面电子转移率,减少电子—空穴对的非辐射重构,提升光能利用率,在光伏,光电探测,纳米传感,分子成像等许多领域有重要的应用,是当前科学研究中前沿热点问题之一。相比宽带隙体材料的氧化铝,具有诸多表面缺陷的纳米氧化铝(如氧空位,铝填位等)能够转化为半导体材料使用,并在光电激发时,辐射可见光波段的荧光,这为能带调控提供了新的思路。而半导体量子点由于尺寸
学位
罗甲螨科Lohmanniidae和角翼甲螨科Achipteridae隶属于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甲螨亚目Oribatida。目前全世界已报道罗甲螨科26属236种(含9亚种),中国已知13属37种(含1亚种);角翼甲螨科世界已报道10属109种(含5亚种),中国已知7属12种。本研究共记述中国罗甲螨科14属46(含1亚种)、中国角翼甲螨科8属44种。对其区系分析和系统发育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