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反应堆堆芯燃料包壳需具备良好的传热性能,才能够持续高效地导出堆芯热量,进而保证反应堆安全经济运行。目前,评估材料表面沸腾传热性能的最重要指标包括汽泡动力学参数、传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其中,汽泡动力学参数与沸腾传热关系密切,全面了解汽泡在加热表面的动力学过程,有助于揭示沸腾传热机制。Cr涂层锆合金包壳作为现阶段最具发展前景的耐事故燃料之一,研究者已对其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等性能进行了广泛研究与评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反应堆堆芯燃料包壳需具备良好的传热性能,才能够持续高效地导出堆芯热量,进而保证反应堆安全经济运行。目前,评估材料表面沸腾传热性能的最重要指标包括汽泡动力学参数、传热系数和临界热流密度。其中,汽泡动力学参数与沸腾传热关系密切,全面了解汽泡在加热表面的动力学过程,有助于揭示沸腾传热机制。Cr涂层锆合金包壳作为现阶段最具发展前景的耐事故燃料之一,研究者已对其高温抗氧化、耐腐蚀等性能进行了广泛研究与评估,但鲜有以Cr涂层锆合金包壳为研究对象开展其表面汽泡的动力学实验研究,因此,本文以Cr涂层锆合金包壳为研究对象,开展常压下Cr涂层锆合金包壳表面池式沸腾汽泡动力学实验研究,在不同热流密度条件下,采用高速摄像机拍摄Cr涂层锆合金包壳表面汽泡产生、生长及脱离的动力学过程,获取了相关的汽泡动力学参数,分析了Cr涂层表面热流密度及表面粗糙度对汽泡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合实验数据及理论分析建立了相关的汽泡动力学参数理论分析模型。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基于池式沸腾实验装置,开展了常压下Cr涂层锆合金包壳表面汽泡动力学可视化实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像机拍摄包壳表面汽泡产生、生长及脱离的动力学过程,获取包壳表面汽泡接触角、汽泡接触长度、汽泡生长半径、汽泡脱离直径及汽泡脱离频率等汽泡动力学参数,掌握了可视化的拍摄方法及汽泡脱离直径和汽泡接触角等相关动力学参数的测量方法。(2)通过实验研究分析了Cr涂层锆合金包壳表面粗糙度对其表面汽泡成核最小壁面过热度的影响以及Cr涂层表面粗糙度和热流密度变化对汽泡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特性,结果表明,Cr涂层表面粗糙度增大,导致汽泡成核所需最小壁面过热度减小,汽泡更易产生且核化点增多;增大Cr涂层表面热流密度,促使其表面过热度增加,导致汽泡生长半径增加,汽泡脱离直径增大,汽泡脱离频率增加;在相同表面热流密度下,Cr涂层表面粗糙度增大,脱离点汽泡接触长度及前后接触角差值减小,进而促使汽泡脱离直径减小,汽泡脱离频率增加;在本研究工况参数下,Cr涂层锆合金包壳表面汽泡脱离直径范围为1.446mm~2.646mm,汽泡脱离频率范围为22.47Hz~45.45Hz。(3)结合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拟合得到了Cr涂层锆合金包壳表面汽泡成核所需最小壁面过热度理论分析模型,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对比表明,预测正偏差在11%以内,负偏差在9%以内;结合实验结果拟合得到Cr涂层锆合金包壳表面汽泡生长模型,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对比表明,预测偏差在±25%以内;基于揭示汽泡脱离过程机理的力平衡法,建立了Cr涂层锆合金包壳表面汽泡脱离直径理论分析模型,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对比表明,预测正偏差在10%以内,负偏差在7%以内;结合脱离频率实验结果及理论分析,拟合得到了汽泡脱离频率模型,实验值与模型预测值的对比表明,汽泡脱离频率的预测正偏差在17%以内,负偏差在9%以内。(4)通过本文建立的Cr涂层锆合金包壳表面汽泡动力学参数模型与前人实验数据对比可知,对于大部分的实验数据,汽泡成核模型预测正偏差为15%,负偏差为40%;汽泡生长模型预测正偏差为30%,负偏差为40%;汽泡脱离直径模型及脱离频率模型预测正偏差为50%,负偏差为40%。相比本实验数据的预测偏差,模型对于前人实验数据的预测偏差较大,这可能是由于材料表面性质及结构特性与Cr涂层锆合金包壳表面不同所致。基于上述研究工作,本研究分析了表面粗糙度对Cr涂层锆合金包壳表面汽泡成核最小壁面过热度的影响,以及Cr涂层表面粗糙度和热流密度变化对汽泡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特性,建立了汽泡成核、汽泡生长、汽泡脱离直径及汽泡脱离频率理论分析模型,从而为Cr涂层锆合金包壳表面传热性能的综合评价提供重要参考。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面临能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双重压力。随常规油气藏开采量日益下降,油藏开采难度大。世界各国逐渐将重心转移到非常规油气的开采,包括:致密砂岩油气、煤层气、页岩油气等。在微纳米尺度上,油气(不同链长烷烃)因纳米尺度效应多数附着于岩石孔道壁面处,导致非常规油气藏难以高效开采。超临界CO2具有强扩散、吸附能力等。目前在微纳米尺度下驱油的常规实验在技术上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且超临界CO2驱替下油藏内部
临界热流密度(CHF)与核反应堆的运行安全密切相关,其对反应堆堆芯内燃料组件的结构设计优化和热工水力现象研究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了在保证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反应堆燃料组件的换热效率,有必要准确地计算燃料组件中的两相流动特性和CHF值。与单相流动相比,流动沸腾过程中汽液界面存在着复杂的质量、动量及能量的传递。为了计算压水堆燃料组件棒状通道内的两相流动特性和CHF值,需要采用能准确描述汽液两相流相间相互
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着现阶段能源消耗仍然以煤炭为主,而煤炭的大量消耗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污染问题。汞作为除粉尘、SO2、NOx外的第四大燃煤污染物,因其特殊的物化性质和毒性早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点。本文以现场实验为基础,对西南地区某燃用高汞煤工业CFB锅炉汞迁移特性进行研究,并对具有代表性的多个西南地区CFB锅炉飞灰进行表征,以深入了解飞灰中汞的富集特性。本文采用汞在线检测系统对运行期间130 t/h
随着我国建设行业的飞速发展,混凝土消耗量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天然砂石资源逐渐匮乏,迫切需要寻找替代材料。铬铁渣是一种冶炼废渣,坚硬难磨、活性低,因此不适合作为粉体材料在混凝土中使用;与钢渣不同的是,铬铁渣一般情况下没有安定性问题。因此,将铬铁渣用作混凝土骨料,一方面可以减少对天然砂石的开采和使用,另一方面,可以为消纳利用铬铁渣提供一条规模化利用的途径,以解决目前存在的大量堆积占用土地、污染环境等
低品位热能如太阳辐射热能、低温余热等的捕获、储存与利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经,也是全方位助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的重要组成。近年来基于相变材料(PCM)的潜热储存,由于其具有吸收和释放一定相变潜热热量的同时温度基本维持不变的特点而被广泛地研究并应用于太阳能光热转化储存和热管理等领域。研究较多的固液相变材料如聚乙二醇(PEG)等存在泄露、差的吸光性能和导热系数低造成的储/放热速率慢等问题;而
油浸式自冷变压器因为具有容量大、散热性能好、制造成本低、噪音小、损耗低等优点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片式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不足导致在夏季用电高峰期变压器大负荷运行时温升过高,进而降低变压器运行的安全性和寿命。本文针对性的提出了一种具有间断锯齿结构的自然对流空冷无源强化传热表面,在增加换热面积的同时有效破坏边界层的发展,有很好的自然对流换热性能,可以提升片式散热器的散热能力。为了将间断锯齿肋和变压器散热器
小型化铅铋快堆是目前铅铋快堆重要发展方向之一,考虑到冷却剂铅铋密度较大产生的压降,其堆芯燃料组件内棒束为三角形排布宽栅格比设计,该燃料组件在几何结构上与传统压水堆和绕丝定位的钠冷快堆不同,致使燃料组件内的交混特性具有较大的差异。燃料组件内的交混有利于子通道径向温度的展平,降低峰值温度与平均温度的差值,确保燃料元件设计的安全性,提高堆芯运行安全裕度。但是目前现有交混模型多是基于压水堆和钠冷快堆,鲜有
随着“双碳”战略不断推进,亟需不断优化热量的传输传递过程,走上节能高效绿色的发展道路,因此,针对加工简单、性能优越的强化换热管研究至关重要,本文提出一种呈螺旋状排列的涡节强化换热管,并采用实验结合数值方法对其管内流阻换热性能进行了深入研究。论文首先参照涡节管实际加工过程,采用显式动力学方法对不同涡节排列方式的涡节管进行有限元建模,实现了涡节管模型与实物结构的一致性。采用可实现k-ε湍流模型对交叉排
缸内直喷汽油机(gasoline direct injection,GDI)不仅能促进缸内混合气的形成,增加燃烧热效率,而且能减少颗粒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但是随着GDI发动机压缩比和负荷的增加,极易出现爆震现象。喷水作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既能有效抑制发动机的爆震燃烧,还能降低污染物的排放。因为水的较高的汽化潜热可降低发动机缸内的燃烧温度,同时水参与的一系列燃烧化学反应可有效抑制爆震机理的突变。本
目前对太阳能的利用形式以太阳能热发电和太阳能光伏发电两种形式为主,其中槽式熔盐光热发电站中的熔融盐具有稳定的化学性质和热稳定性,比热容大且导热性能好,但是由于太阳能光热发电会受到昼夜循环、季节交替及不确定气候的影响,使整个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工况,产生的疲劳损失容易造成换热器及管道破裂及损坏,需要对蒸汽发生系统的参数进行优选,提高机组的热经济性与安全性。本文以某50 MW熔盐槽式光热电站为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