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华文明的进程中,绘画始终是伴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前行的。越是战乱动荡的年代也越是文化思想相对开放的时代,也越是新的观念形成的时代:魏晋的玄学盛行、五代北方山水画派的崛起,都是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下形成的。就绘画史发展而言前代的绘画总是给后代的绘画以巨大影响,后代的绘画又总是要继承前代绘画的成果,从而推动着绘画史的发展。其中丰富而深厚的文化传统、坚实而新颖的美学思想、卓越不群的人格力量,还有官方的认可程度等等,所有这些都是非常必要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时代:外族入主中原,民族矛盾激化,社会文化危机重重,释道盛行而儒学不振,元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政策闲置了大批的辅政文人。为了摆脱“学而优则仕”的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为了挣脱名利的羁绊,士人们把更多的时间投向了书画创作,以求得自我人格的完善和精神上的慰籍。由此士人成为了书画创作的主力军。他们以特有的文人气质接受了董巨画派平和之风、折中了李郭画派刚猛之法、摒弃了南宋画院刻薄之气;转变审美观念、以书入画、以情结境。完成了由写实笔墨语言向写意笔墨语言的转型,成就了重“心境”、重写意精神的元代画风。本文试图运用接受理论原理就元代山水绘画对宋代绘画的接受与发展进行论述,阐明其嬗变与发展规律。论述关注点是元代山水绘画对宋代绘画的接受与发展中绘画风格的转型(由重“物镜”到重“心境”),并以此为主线而展开。文章由四部分组成:第1章元代山水绘画概况;元代早期绘画和中后期绘画特征明显。早期绘画以赵孟頫、钱选、高克恭为代表。其中赵孟頫深得元统治者宠信而辅政五朝,地位显赫,加上其诗书画俱精而成为画坛盟主。赵仰慕董巨画风倡导“古意”、主张师造化。身体力行积极推行以书入画的创作思路,为“元四家”的崛起铺平了道路。中后期以“元四家”为代表,他们一脉相承的接收了董巨风范,沿着赵孟頫指明的方向终于开辟了逸格简率、淡雅空灵的元画之风。此外,李成、郭熙传派也有一定的影响,代表画家曹知白、朱德润、唐棣、姚彦卿成就最大:马远、夏圭传派以孙君泽、卢师道、丁野夫、陈君佑为代表,与前两派相比影响小的多。第2章元代山水绘画对宋画的接受;2.1绘画观念的接受元代画家相对两宋重理学的绘画思想他们更倾向于接受重意趣的文人画思想。苏东坡注重意趣的提出、米芾主张绘画功能的自娱论、晁补之的“遗物以观物”等观点皆是注重心境的抒发,这些都成了元代画风形成的理论基础。对两宋其他绘画理论的接受则更多的表现为潜移默化的实践运用了。例如:郭熙提出“身即山川以取支”的美学命题,赵孟頫、“元四家”为代表的元画家皆是注重写生,亲近自然的;郭熙提出“三远”的美学命题更是被元画家自觉运用。黄公望在其代表作《富春山居》中成功地运用了平远、高远、深远构图法,随着观察点不断的变化打破了平板的构图同时也深化了意境的传达;倪瓒更是活用“三远”之法,画面愈远愈高,脱俗之境呼之欲出。2.2笔墨图示的接受元画家一脉相承的接受了董巨风范、折中了李郭刚猛之法、摒弃了南宋刻薄之风。第3章元代山水绘画对宋画的发展表现为;3.1追求逸格的审美观念这一美学命题成为元代画风形成的理论支柱。3.2笔墨图示的发展完成了元代山水绘画重写意风格之变。3.3绘画材料的发展3.4绘画形式的成熟(诗书画印四位一体的结合)第4章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