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三峡库区的乡村聚落发展和生态安全状况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区域之一,对我国来说,长江上游地区有重要的学术理论研究意义和国家战略安全研究意义。该地区发生的剧烈的人类活动,导致乡村聚落、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碳排放量、农业发展模式等出现不同的影响,分析这些方面的影响有助于传统乡村聚落的保护和未来的经济生态和谐发展。本文以三峡库区的忠县作为研究区域,借助Arcgis、Envi等软件,结合研究区发展数据,对土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峡库区的乡村聚落发展和生态安全状况是国内外关注的重点区域之一,对我国来说,长江上游地区有重要的学术理论研究意义和国家战略安全研究意义。该地区发生的剧烈的人类活动,导致乡村聚落、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碳排放量、农业发展模式等出现不同的影响,分析这些方面的影响有助于传统乡村聚落的保护和未来的经济生态和谐发展。本文以三峡库区的忠县作为研究区域,借助Arcgis、Envi等软件,结合研究区发展数据,对土地利用、生态安全现状进行分析,从土地利用和农业发展类型角度对碳排放量现状进行分析,以这些发展现状和特点为基础提出了适合当地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以期为该地乡村聚落的长足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指导意义。本研究的主要结论为:(1)从土地利用分布特征来看,2002到2019年耕地面积保持最多,林地所占面积次之,草地有小幅度的减少;水体、建设用地变化面积很小;未利用土地在2010年消失,农村居民点面积保持增长趋势,往研究区东部和沿河地区聚集;从土地利用规模变化幅度来看,忠县整体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情况不明显,其中2010到201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幅度2002到2010年大,两个时间段发生变化的土地利用类型差别较大;从土地利用变化情况来看,2002到2010年,较多的林地、草地转变为耕地,生态环境系统遭到破坏,2010到2019年,忠县较多的耕地转变为林地、草地,生态环境得到一定恢复。农村居民点2002到2019年较多耕地转变为林地,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增强。(2)研究表明忠县不同尺度下的乡村聚落生态环境质量表现有所不同,忠县生态环境总体好转,农村居民点总体变差。从五个指数看,绿度指标先降再升,变化幅度较大;湿度指标先升后降,变化幅度较小;干度指标大幅度下降;热度指标均值小幅下降,四个指数的变化表明研究区生态环境质量总体好转,RSEI指数先略微下降再大幅上升印证了这一点;从空间变化来看,大部分区域绿度上升为高等级;较大面积湿度上升为中等等级;干度等级大范围下降为较低等级;热度大范围下降为中等,建筑用地湿度总体下降;从时间变化来看,多年生态环境质量等级构成不同,2002年面积比例从多到少的质量构成为中等、良、较差、优、差;2010年为中等、较差、良、差、优;2019年为良、优、中等、较差、差,大部分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明显好转。从动态监测来看,2002到2010年变化较小,接近一半面积维持原状,生态环境总体略微下降;2010到2019年变化很大,生态环境总体大幅度得到提高。从动态监测来看,2002到2010年变化较小,生态环境总体略微下降;2010到2019年变化很大,生态环境大幅度得到提高。从农村居民点区域来看,2002年环境质量较差,2010年有所好转,2019年质量大幅下降。(3)从土地利用角度看碳排放状况,到2019年,建设用地的碳排放量很高,耕地的碳排放量在2002年达到峰值,而林地、草地、水体的吸收有限,当前最紧要的是实现产业升级,改变生产方式。从农业碳排放来看,从2016年开始呈下降趋势,整体稳定在0.5万吨左右,生猪养殖业稳定在1.5万吨左右。构建复合循环经济模式,充分利用秸秆、皮渣等固体肥料实现完整的产业循环,构建生态农庄循环体系,结合稻田、橘林种植、畜禽、水产养殖、温室大棚采摘、餐饮、展厅农产品售卖打造新型农村发展模式,实现农业创收和农民生存环境质量的和谐发展,同时为保护传统乡村聚落提供新的发展途径。
其他文献
一组物种的进化历史传统意义上是表示为一棵系统发生树,系统发生树可以描述树状进化事件,对于网状的进化事件很难用这样的模型来描述。系统发生网络可以描述网状进化事件,例如、杂交(hybridization)、重组(recombination)、基因复制(duplication)、丢失(loss)或水平基因转移(horizontal gene transfer)等。本文介绍了系统发生树及网络中的术语,包括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术论文的发文率急剧上升,用户所面临的论文信息过载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因此,将学术论文进行个性化推荐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虽然有很多学者都正在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个性化推荐的效率,但目前的推荐系统还面临着大量的问题,例如,稀疏的数据容易造成过拟合,没有大量用户数据的情况会影响推荐结果的准确性,以及如何使推荐结果多样化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深度学习
指示表达是近年来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交叉领域中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多模态任务。该任务给定一个图像和一个自然语言语句作为输入,其目的是在图像中识别并定位出一个与自然语言所指示的实体对应的区域。因此,指示表达需要精确理解单词与单词、图像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结构关系问题。目前的方法没有考虑文本和图像全局特征中的复杂结构,仅捕获了图像和文本的局部依赖关系,导致无法准确建模对象与对象之间的关系,使得指示表达的性
本研究采用6种体外消化方法分析场地土壤中砷(Arsenic,As)和铅(Lead,Pb)的生物可给性,通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消化液p H、模拟器官等因素对其影响,筛选提出适合我国实际的土壤As和Pb体外消化方法;使用筛选的SBET法测定湖北化工园区内污染土壤中As和Pb的生物可给性,选择成年雌性B/C小鼠作为模式生物,使用血液、尿液、肝肾模型测定磷化工场地内污染土壤中As的人体生物有效性,通过分析
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PAHs)作为典型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地存在于土壤、沉积物和水体等环境介质中,具有高毒性、难生物降解和高生物富集性等特点。微生物修复因其安全性、生态友好性以及经济性成为最具前景的PAHs污染修复技术。PAHs污染场地环境条件随时空变化差异大且PAHs往往以混合物形式存在,这阻碍了持续高效的原位生物修复进程。因此构建具有
随着互联网与云计算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被托管在云端,为了保障服务质量,云服务提供商需要对相应的云数据中心工作负载进行预测,以此来预估未来的资源使用情况,如在突然负载到来前进行资源扩充,既可以提升应用平台的可靠性也可为云服务提供商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及时准确的预测云环境中的工作负载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影响工作负载变化的多因素角度出发,将业务系统层面的数据考虑在内,提出了
在工业化日趋迅速的背景下,城镇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矛盾也日渐突出,万达开区域作为起步发展的中小型城镇,需在科学理论指导下进行建设发展规划。本文以川渝毗邻区中的万达开区域为研究对象,以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18年四个时间的夜间灯光影像与遥感影像数据为基础,并收集该时期内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以及相关文献资料。采用空间分析法、价值当量因子法、协调度模型等研究方法,研究了地区建设用地变化扩
三峡水库两岸的消落区一直存在严重的生态问题,诸多学者已经提出了相关的治理方法,但成效依然有限。本研究旨在通过探究三峡水库干流消落区人工修复植被淹水前后根际微生物区系动态,希望能为消落区的快速、稳定修复提供一个新的思路。我们采集了消落区典型优势植物苍耳(Xanthium sibiricum)、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三种植物的根际
蒙汉低资源神经机器翻译由于数据稀疏现象使得学习到的特征相对较少,训练容易过拟合。此外,受语料质量限制,参数在更新时也容易产生负优化和曝光偏差等问题。传统的解决方法如对抗学习等虽然凭借博弈思想,通过在训练中引入评估指标对解码偏置进行约束。然而,单一的序列评估指标易造成生成器生成译文质量不佳,且利用蒙特卡洛算法得到不考虑中间状态的奖励易降低上下文信息的学习率。基于此本文采用异步动态规划的采样方法构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