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秩序是教学顺利高效进行的保障,它是在动态的教学中形成的,逐渐由规则演变为一种教学状态,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教学秩序成为人们关注的一种合理化进程。因为“课堂”能够相对全面的体现教学秩序机制及整个过程,本研究的侧重点是中小学课堂教学秩序。教学秩序的合理性是建立在教学关系合理性的基础上的。秩序是一个系统范畴,它指事物存在的一种有规则的关系状态,秩序的形成源于人与人之间的社会交往关系。教学的对象是人,人与人的关系及其行为的总和组成整个的秩序体系,教学秩序的合理性具体表现为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即“什么样的教学秩序是合理的”、“教学秩序怎样作用于学生才是合理的”,强调“秩序”的合理性。对教学秩序“合理性”问题的研究,并不是要拟想出抽象的教学秩序状态,而是要注重教学秩序合理化进程中的进步。
当前,教学秩序合理性问题很多,有些时候我们太过执着于简单的管理,却忽略了教学秩序并不是为了秩序本身而获得秩序,秩序的获得是为了更有效地学习。换句话说,教学秩序也是一种宝贵的“教育资源”。教学师生交往过程中的课堂冲突、问题行为的出现、教学秩序在实践过程中对学生的伤害,以及因教学秩序维持较差,管理不佳对教学产生的不良后果,影响到整个教学生活。本研究在相关社会学、管理学及哲学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实际调查结果,对教学秩序合理性问题进行归纳、剖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合理性教学秩序形成的方式。任何事物的进步必然在合理与不合理的冲撞之间,不断向前推进。教学秩序是人的秩序,怎样使这种秩序由人的外在的、被动的行为内化为自身的行为方式,变为自主性的教学秩序,这要求我们把握教学秩序的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