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30年来城乡经济发展协调性的实证研究

来源 :扬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jo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已迈入快速城市化进程,城乡社会关系处于关键转型期。我国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对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到积极作用,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城乡二元结构弊端日益显现,严重影响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城乡如何协调发展已成为政府和学术界广泛关注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城乡协调发展是当今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缩小城乡差距,改变城乡二元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我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温家宝在2008—2009年视察江苏时,肯定江苏经济社会总体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较好、民生改善的局面,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指出江苏要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之路,切实搞好城乡统筹。江苏为我国发达沿海省区,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总体提高、国际经济形势多变的格局下,城乡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但未能步入城乡社会经济协调、一体、均衡的发展道路,城乡发展依然带有种种分割特征。因此,正确认识江苏城乡发展现状,客观分析城乡发展问题,积极寻求城乡协调发展的途径,对于促进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借鉴前人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江苏城乡发展的实际,本文对城乡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评价方法的选取等问题进行一些探讨,是对城乡协调发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有益尝试。通过构建和设置科学可靠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该体系对江苏城乡协调发展做出测评,为城乡协调发展决策提供参考依据。相对于现有许多评价体系侧重于不同区域间城乡协调程度的横向对比,本文侧重于同一区域在纵向发展过程中城乡协调程度的比较和评价,便于研究某一区域长期的发展对策,因此本文是以城乡关系协调发展的终极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反映城乡关系发展程度和水平的指标集合。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采用主客观综合法,运用频度分析、理论分析、聚类分析这三种方法相结合设计指标体系。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层次分析法对城乡协调进行评价,对评价结果采取Wilcoxon秩和检验,将综合两种方法的结果作为城乡协调性的评价价值,即城乡协调度。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法确定城乡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结合以上分析,从而探讨实现江苏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径。
其他文献
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经济格局的发生了新变化,国际服务业出现了转移,低碳经济的提出和应用,以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些变化都要求金融结构的重组。世界各大城市都加快了CBD金融集
学位
自加入WTO,中国通过提供各种优惠政策招商引资融入国际市场,制造业成为吸引FDI流入最多的行业。外资企业的涌入会对本土企业造成竞争的同时会对本土企业产生技术非自愿扩散即FDI的溢出效应。此外,伴随着中国制造业企业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和在世界的地位不断提高,产品的真实出口技术含量水平是否提高?中国产品的出口技术含量中不仅包含进口加工贸易中间产品所包含的技术含量亦包括FDI企业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成分,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