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RDV),属于呼肠孤病毒科(Reoviridae),植物呼肠孤病毒属(Phytoreovirus),是水稻矮缩病的病原,广泛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菲律宾、尼泊尔等水稻种植区,给水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该病毒可由黑尾叶蝉(Nephotettix cincticeps)作为昆虫介体,它是一种经卵以持久方式传播的病毒。本研究构建了两个黑尾叶蝉群体,它们对水稻矮缩病毒传毒能力有显著差异。并利用mRNA差异显示(differential display RT-PCR, DDRT-PCR)技术对这两个群体进行差异分析,找到差异片段,尝试探讨叶蝉高效率传毒的分子机制。在构建高低亲和性黑尾叶蝉方面,无毒的黑尾叶蝉经过连续多代饲毒,传毒后,得到了对RDV传毒效率差异明显的两个黑尾叶蝉群体,通过生物学方法鉴定,高亲和性黑尾叶蝉群体的发病率一直保持在90.0%左右。低亲和性黑尾叶蝉群体的发病率维持在1%-4%。高亲和性群体在F7代的传毒率是87.7%,表明基本成功构建成一个高传毒的叶蝉群体,但是群体的高传毒特性只是在3个月无人工选择压力下的结果,在长时间内是否能保持这一搞得传毒特性还有待进一步的生物学验证。运用mRNA差异显示技术筛选高、低亲和性黑尾叶蝉群体的差异基因,经差异显示,共筛选出差异条带42条,挑选差异显著、重扩增效果好的12条进行RNA斑点杂交验证,获得7个阳性片段,其中DD3、DD5、DD6、DD7和DD8等5个片段为高亲和性黑尾叶蝉群体所特有,DD2、DD11两个片段为低亲和性黑尾叶蝉群体特有。对阳性片段克隆、测序和同源性比较分析,揭示高亲和黑尾叶蝉群体所特有的DD5片段与人类20号染色体RP11-459I16克隆的DNA序列部分基因同源性高达99%;DD6片段与RDV的RNA2上的RNA结合蛋白部分基因同源性达94%,DD8片段序列与黑腹果蝇泛素部分基因有92%的同源性;DD3和DD7片段序列与已知序列同源性较低,推测是新的基因片段。DD2和DD11片段序列是低亲和性黑尾叶蝉群体特有,比对后发现与已知的序列同源性较低,同样推测是新的基因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