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紫花丹参,白花丹参,丹参雄性不育系三种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植物解剖学和植物化学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丹参的营养器官和生殖器官结构和发育特点以及不同器官药用成分的分布和积累规律,研究结果为不同丹参的显微结构鉴别、雄性不育的发生原因探讨以及丹参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论文取得以下主要结论:1.一年生和两年生丹参根的结构包括初生结构、次生结构和三生结构。初生和次生结构只占丹参根中心一小部分。丹参根的增粗主要是由于额外形成层活动形成大量的三生结构,三生结构位于次生结构的外围。额外形成层产生后,维管形成层活动终止。额外形成层起源于次生韧皮部中的薄壁细胞,向内产生三生木质部,以薄壁细胞为主,导管呈束状排列;向外产生三生韧皮部,也以薄壁细胞为主;由于额外形成层向内分化形成导管和薄壁细胞的数量和细胞大小不同,使得额外形成层呈现花环形。三种丹参相比,紫花丹参和丹参雄性不育系的根中央有髓,初生木质部为四原型,而白花丹参根无髓,初生木质部为二原型。2.丹参花有两枚雄蕊,花药具两个花粉囊,完整的花药壁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绒毡层构成;绒毡层为腺质、异型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方式为同时型,四分体小孢子的排列方式有四面体型和左右对称型两种类型,大多数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有2-细胞型和3-细胞型两种,大部分为3-细胞型。丹参雄性不育株花药绒毡层细胞肥大且高度液泡化,在雄配子体发育的过程中,绒毡层细胞不解体,不能形成有功能的小孢子,这是花粉败育的原因之一。丹参花的雌蕊为两心皮四室子房,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蓼型胚囊。胚囊发育过程中有珠被绒毡层的分化。3.三种丹参根(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茎、叶、花序中均含有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并且不同丹参间存在明显差异。总丹参酮主要在根的周皮中积累,根各部位总丹参酮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周皮、韧皮部、木质部,根周皮中总丹参酮含量在9月份达到最大值;茎、叶、花序中总丹参酮含量相比,叶中总丹参酮含量高于花序,花序高于茎;茎、叶和花序中总丹参酮含量均在花蕾期含量最高。根总酚酸含量韧皮部显著高于木质部和周皮,叶总酚酸含量显著高于茎和花序。根总黄酮在韧皮部含量最高,在木质部含量最少;叶中总黄酮含量高于花序,花序又高于茎,茎、叶总黄酮含量均在结实期最高,花序中总黄酮含量在花蕾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