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旦生活成为一种惯性,就会阻碍思维的发展。当我们反问时间是什么的时候,或者需要用语言进行规制的时候,突然思维就会停止。我们无往不在时间中存在,好像是一个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正因为此,时间往往会被我们忽略,一旦失去或者重拾时间,才会发现它原来如此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无论如何也无法逃脱时间。当然这个时间并非流俗意义上的匀速流淌,线性的,一维向前发展的刻度的自然时间,它是一种人类自身的时间——社会时间。社会时间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时间的刻度,物质运动的标尺,这种空间化的时间。社会时间是人类存在的方式,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过程构成了社会时间。社会时间一方面是内化于个体生命中的对于时间的体验和感悟,同时它也外化为人类生存的尺度和人类社会发展的标尺,因为社会时间的建构中就已经蕴涵了人的类本质存在文明社会的丰富内涵,而在现实中社会时间也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它们共同组成了社会时间的独有特征。社会时间就是生命的存在和感受,也是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社会时间是人们对于生命存在的感受,是有限性与无限性的统一。人作为有限的经验的存在物,决定了对于无限性与完整性的追求,人的存在的时间过程正是人在有限性存在中的无限开放,而人在有限与无限、缺憾与完美的张力中感受到了自身生命的存在和生命的意义,因而人在对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体验中感受到了社会时间的存在;社会存在和历史的生成成为人的生存境遇,劳动产生了人类社会,劳动时间促成了社会存在的生成,而社会历史又是基于对交往、对话和历史理解中的时间差的弥补中而得到发展。它们一同成为社会时间的本体论基础。对于生命存在和感受是社会时间的本质生成,它是社会时间的内在性表征;人类社会历史的存在与发展是社会和历史的社会时间的生成过程,它是社会时间的外在化、客观化的表征。社会时间的本体论维度作为认识中主体与客体因素的生存境遇和本质特征而存在的,社会时间的本体之维因而成为认识论得以展开的前提和可能。而认识域中的主客体对于社会时间的诉求行为和把握活动应在其本体论境遇中展现,此种认识活动也为本体论境遇注入创造性的动机和活力,社会时间的认识功能为个人的存在价值和社会文明进程的探析提供了前提基础,体现了社会时间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运动的标尺的作用。理论用于检验实践的时候才会发挥出其应有的指导作用,社会时间作为人类的生存方式和活动的评价标尺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那么如何建构合理、自由、健康的社会时间观成为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所在。从人类社会的社会时间的历史演变来看,人类的生存模式体现了社会时间的本质内涵,而社会时间从另一方面关照了人类的生存状况。对于中国当代社会时间的建构,同样也面临着传统与现代的对话,中国与西方的对话,对于现代社会时间观的建构两者须臾不可分离,否则此项工作如同无源之水,缺乏生命力和创造力。同时对于当代社会时间观的建构也是一项造福于人类社会的工程,它以未来的时间为向度即以人类社会未来发展为目标。那么对于社会时间的建构不仅具有现实基础、传统的来源,也具有了未来的导向。因此对于当代中国社会时间观的建构从理论和现实层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理论层面而言,社会时间的建构基于对当代人的生存方式的反思,它提高了人类自我反省的能力和批判意识,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重新放到重要的地位,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指引了道路;从实践层面而言,社会时间作为一种衡量的指标,催促着人类自我创造能力和反思自身的能力的增强。社会时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具有新的内涵,人类社会也将在社会时间的指引下不断前行。中国社会在面对社会变迁和制度的变革之下,在遭遇全球的世界时间之中,如何构建我们自己的社会时间,缩小社会时间差,融入全球社会时间成为社会时间研究的现实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