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赤潮也称红潮,通常是指由于一些海洋浮游生物在水体中过度繁殖或聚集而使海水变色的现象。赤潮特别是有害赤潮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给水产养殖业和滨海旅游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并可直接危害人类健康。研究赤潮,进而预防和控制赤潮,首先要对引发赤潮的生物种类进行准确鉴定并对自然水域的赤潮生物进行监控,并建立赤潮藻的快速鉴定与检测方法。本文分别对几株赤潮微藻进行了形态和系统进化分析,并探讨了荧光原位杂交在赤潮检测中的应用。分别对5株分离自中国沿海不同水域的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 (Greville) Cleve]类似种(SK-BH、SK-FQ、SK-HH、SK-DH和SK-XM)进行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并PCR扩增了转录内间隔区(含5.8S rDNA)(ITS)和核糖体大亚基(D1-D2)区(LSU),获得的序列与其它已报道的骨条藻的同源序列进行了进化分析,以探讨5株骨条藻与已报道的骨条藻之间的进化关系。5株骨条藻在形态上各不相同,其中,只有1株(SK-XM)被鉴定为中肋骨条藻,而其余4株皆与已报道的骨条藻的形态学特征不符。ITS树和LSU树具有不同的拓扑结构,并表明5株骨条藻至少分属3个不同的种。遗传距离分析提示了在地理距离上靠近的种,在进化上也可能靠近。此外,还可以观察到这5株藻之间的细微的形态学“进化”关系。所有结果表明了中国沿海骨条藻属种的多样性。对1株分离自赤潮水域的裸甲藻(Gymnodinium)类似种进行了形态学分析,并探讨了该藻与裸甲藻、凯伦藻(Karena)、旋沟藻(Gyrodinium)、下沟藻(Karlodinium)和共生甲藻(Symbiodinium)的进化关系。光镜观察表明该藻具有裸甲藻的一些典型的形态学特征,而我们没能获得细胞形态保存完好的电镜样品;进化分析初步鉴定该藻为一种共生甲藻。获得了赤潮异湾藻[Heterosigma akashiwo (Hada) Hada]的LSU和ITS序列,设计了以胞质rRNA和胞核rDNA为靶序列的特异性探针,建立了赤潮异湾藻的全细胞和细胞核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探针的特异性进行了验证,并考察了杂交信号和检测率在整个细胞周期的变化情况。探针能分别使整个细胞和细胞核呈现明亮的绿色荧光。探针是特异性的,不与其它受试藻进行交叉反应。杂交信号在整个细胞周期内变化不明显,且检测率为70%–80%。整个检测过程不到1 h,能实现赤潮异湾藻的快速、准确、特异和半定量检测。获得了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 Ehrenberg)的LSU和ITS序列,设计了以胞质rRNA为靶序列的特异性探针,建立了海洋原甲藻的全细胞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并对探针的特异性进行了验证。探针能使整个细胞呈现强烈的绿色荧光。探针不与其它受试藻种进行交叉反应,表明是特异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