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所导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学术界对此的研究也日渐完善,但是有关旅游对环境影响的定量研究,无论是开展研究的旅游区域类型的代表性,还是学术研究项目和论文的总量,都还不能够满足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的现实需求。本文以发展势头迅猛的江苏无锡灵山风景区为研究区域,对其大气、水体、土壤、噪声进行现场定点、定时监测。以第一手监测数据为基础,分别构建灰色聚类评价模型,对灵山风景区进行质量评价,判断污染源和主要污染因子、质量等级,为灵山风景区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数据和决策依据。2010年3月至2011年10月期间,对灵山风景区进行了大气、水、土壤、噪声等专门的实地监测,研究结论如下:1.灵山风景区的大气质量有明显的空间分布性和时间交错性。评价结果表明,百子戏弥勒、祥符禅寺、大佛的质量等级为二级,其余采样点大气质量等级为一级。景区的大气在4、5、9、10、11、12月,其各项指标都超过了国家标准,尤以TSP、PM10和PM2.5为甚。6、7、8月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回落。这些变化说明灵山风景区的大气质量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比较明显。同时,根据SPSS分析可得质量等级与TSP、PM10、PM2.5显著相关,即颗粒物对质量等级的影响较SO2、NO2的影响更大;NO2和SO2之间也显著相关,这也说明了二者来源的一致性。此外,TSP、PM10、PM2.5也两两显著相关。2.灵山风景区的水域均为观赏性水体,水生环境比较单一,旅游活动对于灵山风景区水体水质的影响几乎没有,各采样点的水质存在的差异,主要缘由于生态差异和地理差异。放生池的水质比较差,主要是其为封闭式水体,完全依靠其本身的自净能力无法达到去除污染的效果。通过灰色聚类分析,得出灵山景观用水处于三类水体,符合国家景观水标准。放生池和玉带河处于四类水体,需要进行整治。3.根据对灵山风景区的监测发现,旅游活动对灵山景区内的土壤的影响是直接而明显的,直接表现为植被覆盖率低,物理性质表现为pH升高、含水率降低、容重增加,化学性质表现为土壤有机质降低,TN含量降低。功能区受旅游活动冲击的影响程度表现为活动区>缓冲区>背景区。土壤中的TP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旅游活动对TP含量的影响结果不明显,机制不明确,需要开展后续的深入研究。4.灵山风景区内噪声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根据游客旅游活动冲击程度进行划分功能区后,通过监测数据,可以明确知道等效连续A声级是活动区>缓冲区>植物区。根据噪声环境质量评价得出灵山风景区内整体噪声等级都偏高,声源主要是景区内全天候播放宣传音乐和游客的喧闹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