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疫苗微胶囊化技术平台的建立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 被引量 : 2次 | 上传用户:whpzmfw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胶囊疫苗是一种运用可降解生物材料和微胶囊化技术改进现有疫苗的剂型和投递方式,从而保护抗原、简化接种程序、增强免疫效果的新型可控缓释疫苗。因此,进行病毒疫苗微胶囊化的研究,将有望克服传统疫苗免疫原性弱、体内降解和消除快、生物利用度低的不足,更有效地预防和控制病毒性传染病。 本研究分别选择灭活SARS冠状病毒、乙型肝炎疫苗、转染SARS冠状病毒N蛋白和Flt3配体基因编码序列的基因工程细胞和质粒DNA作为全细胞疫苗、蛋白亚单位疫苗、抗原工程疫苗和DNA疫苗的模型,应用微胶囊化技术对它们进行了剂型改换;在对微胶囊载体材料及制备方法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初步建立了病毒疫苗微胶囊化的技术平台,并通过动物免疫实验评价了疫苗微胶囊化后的综合免疫效果。 研究工作主要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采用膜乳化-液中干燥法,以可生物降解的合成高分子材料单甲氧基聚乙二醇-聚丙交酯乙交酯(MPEG-PLGA)为载体,将灭活SARS冠状病毒微胶囊化,制备出基质型SARS微球疫苗。膜乳化-液中干燥法的条件比较温和,微胶囊化过程没有破坏灭活SARS冠状病毒的抗原性。小鼠免疫接种实验证明,SARS微球疫苗滴鼻或皮下接种时,微球均可充分发挥佐剂作用,诱导出较高水平的粘膜sIgA和血清IgG抗体(p<0.01,p<0.05)。 第二部分利用商品化的乙型肝炎病毒蛋白亚单位疫苗,进行膜乳化方法制备微胶囊疫苗的技术参数和载体材料的研究,并通过动物接种实验评价微胶囊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微胶囊的平均粒径与SPG膜的孔径成正比,双亲性嵌段共聚物材料对疫苗的包载率较高。小鼠免疫接种实验同样证明了乙型肝炎微球疫苗在诱导粘膜和循环抗体方面的优越性(p<0.05)。 第三部分通过静电液滴技术,分别以转染SARS冠状病毒N蛋白基因和Flt3配体基因编码序列的基因工程细胞为囊芯,天然聚电解质海藻酸钠和壳聚糖为囊膜,制备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并进行小鼠腹腔移植实验。研究结果显示,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微胶囊具有选择通透性,微囊化基因工程细胞能够作为可溶性蛋白产物在体内生产和释放的生物平台,提高基因免疫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其他文献
基于窄波段内普适性的线性发射率模型,采用具有Gauss分布的传感器设计,将三波长(单色)辐射温度测量拓展到三波段(谱段)辐射温度测量,提出了使测量具有最佳温度分辨精度的优化
隐匿阴茎是一种阴茎体发育正常,阴茎埋藏于耻骨前皮下组织的一种疾病,隐匿阴茎手术方式繁多,但何种术式为最佳仍有争议,现在针对重型隐匿阴茎皮肤短缺,
做好综合布线系统双绞线电缆的电磁屏蔽与接地,充分发挥线缆屏蔽层的作用,既可以有效地抵抗外部电信号的干扰,又能够阻隔线缆所承载的信息发生外泄。
NaCS-PDMDAAC生物微胶囊具有机械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好、物化性能稳定等优点,但是该胶囊的膜较为致密,传质受到很大的限制。由于胶囊内部微环境主要受到胶囊内外物质交换速率
目的 :探讨为慢病患者构建完善的药学服务模式在慢病管理中的价值。方法 :对2014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雅安市雨城区草坝中心卫生院收治的1024例慢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
目的:研究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小板微粒(PMP)的数量变化及其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09例住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作为观察组,永久性房颤25例、持续性房颤27例
伴随着物联网、"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一批新兴产业由此运应而生。在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对原有的技术提出了挑战,网络通信技术首当其冲。物联网应用场景广泛使用近
在如何治理国家、保证国家长治久安的问题上,胡瑗表现出了明显的忧患意识。他认为,统治者的一言一行对国家治理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统治者必须谨言慎行。同时,他认为不管什么
以大学行政权力来源为切入点,分析大学的行政化形成因素和机制、具体效应和导致的后果,指出大学章程旨在规制大学权力的运行。从加快大学管理体制的简政放权、明晰大学领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