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左传》《国语》是记载春秋史事的重要史书,其中的文献征引活动是春秋时期学术文化发展、变迁的集中反映。《左传》《国语》的文献征引活动可分为两类:一是征引《易》《书》《诗》等典籍,二是征引记载于简策之上的古史传说。受先秦时期文化地域性突出这一特点的影响,《左传》《国语》文献征引活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左传》《国语》所载引《易》活动集中在北方黄河流域各诸侯国,而在南方长江流域的楚、吴、越等诸侯国中则未见引《易》的记载。相反,地处长江流域的楚国却大量征引《书》类、《诗》类文献。东周以来,由于周王室地位衰落,王官失守,大量原由王官掌管的《书》类、《诗》类典籍或因切近人事,或因便于记诵而流散于包括长江流域楚国在内的各诸侯国。而《易》作为姬周族所特有的卜筮类文献,由专官掌管,流通性较弱,在春秋时期仅在北方黄河流域姬姓诸侯国流传,未达南方长江流域。春秋时期以《书》、《诗》为代表的义理类文献与以《易》为代表的卜筮技术类文献所具有的流传特点,对后世的文献分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左传》《国语》中还征引了大量西周之前的古史传说。《左传》《国语》对古史的征引具有以下特点:涉及大量上古帝王事迹,并已初步构拟出较为完备的古史体系;出现夏、商、周连称或虞、夏、商、周连称的现象;引用古史的目的多种多样,方式也十分灵活。《左传》《国语》中的古史征引活动也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即中原黄河流域的诸侯国具有一套不同于南方长江流域的古帝先王系统。支撑这两种不同先王系统的分别是中原地区的社稷守文化与长江流域的山川守文化。自夏、商以来,北方黄河流域的古国为了掠夺铜矿资源,不断南下长江流域。在与南方部族、古国冲突的过程中,促进了南北两大文化系统的交流与融合。春秋时期是一个动荡、变革的历史时期:周王室权威失坠,礼崩乐坏,旧的秩序逐渐趋于瓦解,新的秩序正在慢慢形成。而在这一历史变动中,不同地域之间的思想文化也在相互影响、交汇和融合。春秋时期地域文化的碰撞、交汇与融合,为战国诸子争鸣时代的到来准备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