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斯金德(Patrick Suskind,1949—)是20世纪80年代德国文坛的代表作家之一。《香水》发表于1985年,是他赖以成名的代表作。作为一位位列于“后现代写作方式”的德语作家,聚斯金德的作品以打破通俗文学与严肃文学之间界限的姿态出现,《香水》成为80-90年代最具世界影响力的德语小说之一。在小说中,一方面,聚斯金德继承了德语文学中书写小人物的传统,把人物、情节等基本要素贯穿一线,表现苦闷、压抑、迷失、忧虑、恐惧等现代人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危机。另一方面,也吸纳了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技巧,将戏仿的手法运用到写作中,在题材上戏仿犯罪小说,在结构上戏仿成长小说,颠覆了以往小说的模式,造成一种荒诞的效果,同时对于文学传统中的典型形象进行大胆消解,在戏仿和颠覆中表达对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反思和人性的思索。小说在整体上是以内在的严肃寓意支配外在的通俗形式,实现了对传统写作方式的颠覆和后现代写作风格的创新。本文尝试以戏仿为出发点,探讨聚斯金德小说《香水》中运用的戏仿手法。本文共分为四章展开论述。第一章从小说的题材上分析《香水》对犯罪小说的戏仿。《香水》在借鉴犯罪小说题材的基础上大胆进行了形式上的颠覆,将传统的追查罪犯的题材转换成对“气味”的追寻,并将“气味”这一题材进行想象和放大,通过反常规的情节叙述,开拓嗅觉这一独特叙事视角,改写罪与罚的主题,消解了犯罪小说注重严密分析、逻辑推理的叙事特征,为读者展现了一个光怪陆离的气味世界。第二章主要探讨《香水》对成长小说的戏仿。小说改变了以往成长小说塑造正面、向上的主人公成长历程的结构模式,以成长主人公的身份追寻、寻找主体到自我毁灭为基本架构,从成长及教育主题转变为主人公身份追寻失败的“成长史”。这种反成长的模式隐含了作家对于现代人生存模式的反思。第三章主要分析小说对于神圣意象的戏仿。小说中涉及了大量的神话原型和宗教意象,作家对这些人物意象进行大胆戏仿。一是戏仿普罗米修斯的英雄形象,塑造了集天才与魔鬼于一身的主人公形象;二是对上帝进行丑化和嘲讽。通过对宗教形象,包括上帝、基督、罪人等意象的戏仿,揭示了现代人对宗教的质疑和信仰的惶惑,表达对现代人精神现状的多重思考。第四章主要阐释小说在通俗文学形式的结构框架之下蕴涵的严肃寓意,探讨香水这一意象中包含的多重意蕴,揭示现代人理性的脆弱和人性的矛盾。香水作为现代文明的畸形产物,暗示了文明和科技的迅猛发展造成人们精神信仰的缺失等现代病的出现。作家借助小说对现代社会中出现的现实问题进行了有力的批判与反思。聚斯金德的《香水》在借鉴传统文学类型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戏仿这一后现代写作技巧,而戏仿的意义就在于对于传统的颠覆和反叛,作家以此来揭示现实世界的荒诞和人性的矛盾复杂,引发人们对个人生存境遇和人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