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十九世纪清代的汉宋之争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kst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汉学”与“宋学”的争论是清代历史上至关重要的问题。“宋学”、亦即程朱一派理学在清代的角色类似于今天的“意识形态”。汉学家在这一政治背景之下来研讨与宋学相背离的汉学,就无法绕过他们头上的意识形态而置之不顾。由于“理”的解释权为最高统治者所掌控,因而宋学也是官方、实际就是君主一人驾驭臣民的统治之“术”。一方面要迎合“术”、守住意识形态,一方面要通过客观历史的研究来突破义理、致用等意识形态的规范、来为“学”争取些许的自由,这两种取向的冲突,即所谓“汉宋之争”的核心含义。换言之,汉宋之争并不仅仅是一个少数汉学家或宋学家之间单纯的关于“学”的争论,而是一个“学”与“术”相互交织、因“术”而起的复杂历史过程。乾嘉以降的十九世纪是汉、宋争论最激烈的时期,由于不同的争论者处于不同的“学”与“术”的交错关系之中,因而也使汉宋的争论呈现出不同的面向。通过观察汉宋之争的这些不同表现,我们也就能看到“学”与“术”之间相互冲突、相互渗透乃至相互妥协的各种不同的共存状态。十九世纪中期的广东学者陈澧,一生忧虑着汉、宋之间的问题。他提出汉宋调和之论,想以此化解汉、宋之间的矛盾。然而,他和他的汉宋调和论本身就充满了矛盾。他治学偏向汉学,对宋人的理学并无真正的兴趣,却又总认为宋学不能不讲;他既主张汉、宋应该分开各行其是,同时又强调汉学考据不能不以宋儒义理为归趋。通过陈澧在“学”与“术”之间的徘徊,我们可以感受到处于“术”的笼罩之下的“学”的窘境。汉宋之争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术”的存在所导致,而到清末当政权逐渐动摇、尤其是1905年科举制正式废除之后,“宋学”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制度和影响皆随之瓦解。汉学与宋学被作为不同的“学科”而获得新的定位。因“学”、“术”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汉宋之争,也就此而消歇。
其他文献
<正>小周成绩中等偏上,可他上课经常走神,不是看课外书就是摆弄橡皮尺子……因为不专注,导致原本十分钟就能完成的作业,有时他却需要至少一个小时才能完成。我提醒他多次,也
期刊
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研究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也是一个时间不长的研究话题。它的思想基础是后现代女性主义,主要论点有:富有个性的研究对象;新颖独特的研究主题;反对启蒙认识
基于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的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提出,是人类社会思想发展史上的伟大变革。中国共产党在领导艰苦卓绝的中国革命过程中形成和发展了一条适合于中国国情的群众路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为体验而教,为体验而学”正逐渐成为现阶段教育发展的新趋势。鉴于此种背景下,体验式教学方法被越来越多的教育理论研究者与实践者所提倡和应用。尽管
“视觉文化研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针对“视觉”或“视觉文化”的研究,而是一种针对“视觉性”的文化研究,是对“视觉性”进行一次后现代质疑,是对“景观”社会做的一种后现
本文研究Tb、Ga的含量对烧结NdFeB磁性能及显微组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添加Tb、Ga显著提高NdFeB磁体的矫顽力,使主相晶粒细化,晶界分布有细小颗粒相,抑制反磁化畴的形核与
文章从当前大学生创业环境及成效等方面分析了大学生的创业现状,针对当前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根据大学生创业需求搭建相关创业平台的思路,为营造积极创业环境,激发大
膨胀土是一种在天然地质过程中形成的特殊黏土,具有显著胀缩性和多裂隙性,遇水膨胀、失水收缩且反复变形,对建筑物造成严重的破坏。为了满足膨胀土地区的工程建设需要,需利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部工作要靠党的坚强组织体系去实现。党支部是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基本单元,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报纸
符号是人类传递信息的代码,通用设计作为产品设计的最高层发展形态,应该充分考虑社会更多的人群,以及社会未来的年龄趋势和发展趋势。产品作为符号现象,其符号元素应该被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