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真之符合论

来源 :西南师范大学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sen87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之符合论自其产生以来就在真理论中处于主流地位,但也受到众多批判。澄清误解,发展、完善真之符合论是很有必要的。 本文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 真之符合论的概述 介绍了真之符合论发展过程中四位重要代表人物的观点及其不足,并分析了塔斯基的语义理论,得出它并不是真之符合论的结论,澄清了一些学者的误解。 第二部分 真之符合论受到的批判 介绍并分析了冗余论、存在主义、反实在论、后现代主义和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对真之符合论的批判,得出符合论并未被驳倒的结论。 第三部分 从真之符合论的缺陷看其发展 从真之符合论受到的批判及其自身的理论特点找出其不足之处,并由此出发找到一种修正方案来发展真之符合论。
其他文献
“培育有利我国知识创新的社会机制问题研究”全文共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前言——知识创新与社会发展。知识创新是依存于它所活动的社会的,知识创新不可能先于历史,超出历
基于空间分辨率分别为1 100m和500m的NOAA/AVHRR和EOS/MODIS遥感数据,考虑遥感影像区域内各像素之间的区域特征,设计了基于小波分析的区域能量融合方法(REFS_wt),低频小波系数采用平均值而高频系数采用区域能量法,并与基于像素灰度值的区域能量法(REFS_pl)进行融合性能比较,结果表明REFS_wt法的融合性能明显优于REFS_pl。将此方法应用于太湖蓝藻监测,将空间分辨
文化创新是中国民族在其自强道路上所肩负的一项伟大历史使命,张岱年先生以其“文化综合创新论”对完成这一历史使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本文在对张先生的这一理论予以历史考察
该研究立足于工程技术哲学视角,采用一种非线性思维方式,把技术与产业的关系放到演化观中加以分析.产业技术是技术演化到产业层面的一种存在形态.产业技术的形成是通过创新实
国家创新系统是在一个国特定社会环境中由公共和私人部门中的各类机构围绕创新活动所形成的关系网络,同时也是创新活动与制度因素相互影响的关系网络.该论文目的在于构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