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生活环境的变化,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而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及心理因素影响,糖尿病患者易于合并抑郁症。WHO的统计显示:全世界抑郁症的患病率为3%,而糖尿病中抑郁症的发病率,高达33%。在一项多中心的研究中对410名患者进行问卷式的调查,发现16.6%的糖尿病患者存在极端的心理压力。糖尿病患者由于生理因素,影响心理,而心理的负面情绪引起机体的应激反应,造成其他生理的并发症相继而来,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对于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不仅仅意味着单纯的控制血糖,还必须同时治疗其常并存的抑郁症。目前临床所用的抗抑郁西药副作用大,造成患者依从性差,往往弊大于利;而在整体观念和辩证论治原则指导下的中医药能全面平衡调节患者的机体状态,且疗效佳,低毒、无副作用,能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依从性好,在临床治疗上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遂以临床调查方式,结合中医辩证,统计分析糖尿病抑郁症的证型分布、六经病证频率。冀望中医辨证对本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研究目的调查糖尿病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并统计抑郁症发病率;探讨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组与非抑郁症组中医证型分布的差异,及对心理、生理的影响;观察糖尿病合并抑郁症患者中医辨证规律,并进行治疗前后的对照,研究中药复方对糖尿病抑郁症的治疗作用。研究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单盲、对照的研究方法。分问卷调查与临床观察二部分。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7月~12月糖尿病专科门诊病例及2006年1月~2006年12月六内科住院的糖尿病患者,约300例。进行资料收集,进行中医辨证诊断,并按六经病证分型,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单因素用t检验,卡方检验及方差分析,多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收集病例300例,其中男性152例,女性病例148例,年龄21~85岁,平均55.8±12.3岁,抑郁程度评分61.8±6.6分,结果显示抑郁程度与性别无相(P>0.05),年龄与抑郁症评分具有相关性(P<0.01),年龄大的人患抑郁症的趋势减小,年龄与症状具有相关性(P<0.01),即年龄越大症状表现越明显,抑郁症与病程不具相关性(P>0.05),抑郁症程度分与并发症有明显关系(P<0.05),糖化血红蛋白与抑郁程度之间有关(P<0.05),显示血糖愈高,抑郁程度愈明显,空腹血糖症状表现之间存在相关性(P<0.05),空腹血糖愈高,症状表现愈明显,血压与抑郁程度之间有关,(P<0.05),显示血压愈高,抑郁程度愈重,各个证型抑郁症有明显差异(P<0.05)。通过中医辨证:湿热困脾62例次、肝郁气滞108例次、气阴两虚26例次、阴虚热盛40次、阴阳两虚证40例次、血瘀脉络证24例次。各证型之间抑郁程度有显著差异(P<0.05),抑郁症以肝郁气滞为主,病变部位在肝292例次、心245例次、肺226例次、脾269例次、肾277例次、大肠158例次、小肠126例次、胃141例次、胆135例次、三焦155例次、膀胱141例次,显示糖尿病抑郁症病位与脏腑相关,尤以脏病居多。六经辩证方法显示,单经病证居多,共有265例次,少阳阳明合病4例次,太阳少阳并病27例次,太阳阳明合病2例次,太少两感2例次,统计单经病变时,合病、并病及太少两感所包含的各经病,归入六经病变出现频率中,其中太阳病出现为108例次,阳明病出现71例次,少阳病出现99例次,太阴病出现135例次,少阴病出现119例次,厥阴病出现158例次。说明阴经病变居多。治疗观察收集门诊治疗前后病例共30例,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17例,以统计方法Ridit分析见表。表明治疗后患者抑郁程度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P<0.05),治疗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压、血脂有明显改善(P<0.05)。糖尿病抑郁症主要的病机为肝失疏泄,实证证型以肝郁气滞、湿热困脾、血瘀脉络多见于,虚证以气阴两虚、阴虚热盛、阴阳两虚多见;本病是由实渐虚的过程,病情虚实夹杂,临证治疗仍以紧扣病机为主,并随证加减。